打开应用

老年医学大会丨医联专访 王建业:老年人下尿路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内科小助手   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
【专家简介】王建业,卫生部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总编。从事泌尿外科专业30余年,为国内泌尿外科学界的知名专家。擅长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 由中华医学会、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就老年人下尿路症状的管理和治疗的问题,王建业接受了医联专访。 医联: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中国人群的下尿路症状的流行病学研究,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王建业:首先谈不上流行病学的调查,因为流行病学调查是人群的,每千万人群的调查,我这个调查是非常小的,是针对在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所以先简单说一下我的研究。 我们从排尿期之后做调查,整个调查做了五期了,第一期是什么年龄段都在做,现在做了两三万人,还有一部分做45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我们也做了45岁以下的男性和45岁以下的女性比较,总体我们的调查有这么几个结论: 1、来就诊的患者中,在泌尿科就诊比例较高,大概在1/3以上。 2、在年龄偏大的患病人群中,45岁以上的人群就诊时机已晚,即多为在出现症状6个月以后才来就诊,这是一个定义,也是一个界限。而年轻患者群体中,也就是45岁以下的患者多数就诊比较早,为什么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呢?当你问患者出现症状多久来看的病,他就会说我前几天或者一个月前,有的说一两年了。 第二个通过症状的评估,多数45岁以下年轻人是轻、中度症状,而45岁以上是中重度更多一些,这就提示45岁以下的人群,对于科普教育、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更为重视,因为是年轻人,而现在信息又非常发达,发现什么问题,网上一查知道了赶紧去看。后面这些人群还没有接触过这么多的技术,所以最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比较影响生活质量了才会去看病,所以来就诊的时候症状已经到了中度或者重度的情况,这是几个发病特点。 还有一个结论,我们做了这些调查,问及这些人为什么来看病,他会告诉你,比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多,尿失禁等,多数人来就诊的原因是尿急,通过这个我们也看出来,如果患者排尿慢,他可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克服这个问题,或者他认为对他没什么影响,但尿急则不同,患者憋不住尿,他认为这是对他影响较大的问题。对于老年男性来讲,最大的问题是夜尿增多,说明老年人晚上起夜多了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类似这样的问题说明不同症状对不同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年龄的患者的治疗诉求也是不一样的。 医联:男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在新指南中有哪些变化? 王建业:是这样,明天下午指南编写的另外一版已经出来了,明天最后定稿。就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在总体上变化不是很大,今年在治疗里面有几个相对比较新一点的东西,也不是特别重要的,比如欧洲的泌尿外科指南里加了一个尿道的扩张器,前列腺肥大会压迫尿道,将扩张器放进去会自动撑开,减轻尿道狭窄。药物治疗的变化主要是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这一类药是今年新增加的,可能这两个是被推荐了,但也是很有局限性的,不是普遍应用的,谈不上里程碑意义,并非把所有的药都替代,新增加的推荐药物只是有一小部分人群可以使用。其它方面没有特殊的,像手术的激光治疗等,总体较上一版变化大不。 医联:目前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几种药物,在目前指南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王建业:我们讲目前治疗的药物很多,但类别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三大类:第一大类是α受体阻滞剂,这类药有很多,现在上市的有四五个,它主要作用于松驰的膀胱出口、前列腺和尿道的平滑肌,让患者排尿更顺畅,主要是起这个作用。第二类是5α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特点是能长期使用,六个月之后可以缩小前列腺的体积,因为下尿路症状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出口梗阻,前列腺压迫尿道,用这个药以后体积缩小了,自然排尿就通畅了,所以这是第二类药,缩小体积的,当然了缩小体积同时也有其它好处,比如能减少和延缓疾病的进展,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种病要是不治疗,还会有并发症,如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很多问题,重者需要手术切除。如果长期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疾病进程发展就会更慢一些。另外体积缩小,并发症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第三大类药物是M受体拮抗剂,这一类药主要是用于松驰膀胱的逼尿肌,膀胱逼尿肌收缩后尿才能挤出来,所以我们叫逼尿剂。它主要作用于储尿期,比如说尿频,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尿失禁,那么这一类药主要治疗这个症状。 目前治疗上除了这三类,当然了还有植物药,市场上用的很广泛,特别在欧洲国家,因为它没有副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是很清楚,疗效肯定是有的,但我们说不清楚,因为在国际上对它评论比较少,机制不是很清楚,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没有大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但人家外国是还在用的。还有一类是中药我就不多说了。 近年来还有几种其他药物进入了指南推荐,但绝对动摇和撼动不了那三大类药的地位,就是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M受体拮抗剂。其他如去氨加压素,对夜尿增多的患者有局部作用。 另外,β3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可使膀胱放松一些,多憋会儿尿,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一些。 第三类是对症治疗药物,PDE5,其实它是治疗阳痿的,但是患者用过之后发现,排尿状况也变好了。去年国际上也认可了它的这方面效果,同时它也可以用于伴有ED、阳萎的患者,指南上同时还增加了一句没有ED光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所以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老药新用。 刚才我说的那三种药,特别是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循证医学证据上,级别是很高的,第一个档次,推荐级别也是首推的一线药物。M受体拮抗剂可能稍微弱一点,因为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担心有的患者用过之后排尿困难。 医联:经尿道微波热疗和经尿道针刺消融疗法,在治疗下尿路症状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他们在指南中的推荐级别是怎么样的? 王建业:这两个现在绝对不是主流,微波和针刺消融,尤其是针刺,我在中国第一个做的,这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治疗局限于老年高危患者,这种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而它的危险性非常低,围术期的危险基本没有,局部麻醉就能做。我过去一天能做20多个,局麻做完患者就出院,尤其是针刺消融,但它的长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做完后一年排尿尚可,两三年后就不行了。在指南中,它的推荐级别仅限于老年体弱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时。推荐级别不是很高,因为它不是主流。 医联:那目前的主流是什么? 王建业:激光啊,激光电切,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地全部切除病灶。

发布于 16-05-17 16:29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