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肉瘤样肝细胞癌

廖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肝细胞癌

主诉 病史

患者男,60岁。上腹部胀痛不适10余天,呈持续性隐痛,无发热、恶心,无腹胀、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及肉眼血尿,CT检查发现腹腔肿块住院治疗。体检: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可扪及直径约10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胃镜示:食管炎、萎缩性胃炎伴黏膜黄斑、十二指肠炎。既往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密切接触史,糖尿病史。

查体 辅查

体检:T37℃,P68次/分,R20次/分,BP125/72mmHg。实验室检查:AFP1.96ng/ml(正常0~7.2ng/ml),HBsAg>165,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影像学检查:超声显示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呈小结节样改变。肝内血管纹理显示清晰,门静脉内径正常。于中上腹部可探及大小约170mm×82mm×113mm混合性回声光团,内可见液性暗区,紧邻肝脏,与肝脏关系密切,周边及其内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提示肝脏弥漫性损害;中上腹部实性占位,首先考虑胃肿瘤。 CT平扫+增强扫描示右中上腹巨大囊实性肿块,肿瘤下缘达髂嵴上缘水平,大小约170mm×144mm×93mm,密度不均,其中可见软组织密度、液性密度及小片略高密度,肿块与肝右叶下缘分界不清,肝右叶V段见斑片状相对低密度区与肝外病灶相延续 ,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斑点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愈近肝脏区域愈明显,门静脉期、延迟期对比剂逐渐退出 ,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显示肿瘤供血血管来自肝右动脉分支 。邻近结肠肝区、胃窦部、十二指肠、下腔静脉、胰头受压推移,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诊断:腹腔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外生性肝癌或腹腔间质瘤累及肝脏。

诊断 处理

手术后2个月复查DR、CT检查发现患者双肺、肝脏、腹腔多发转移 。手术所见:术中探查见肝脏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结节、质硬,呈暗灰色,肝右叶V段有一肿瘤向肝外延伸,呈囊实性,直径约16 cm,表面有“果冻”样物质,部分组织缺血坏死,侵犯结肠肝区,包裹结肠肝区并压扁肠管,肿瘤与肠管分离困难,与胃壁、十二指肠、胰腺等毗邻可分离,腹腔内有淡黄色腹腔积液,术中考虑肝癌;行肝癌切除+部分结肠切除术。 病理结果:肉眼所见:灰红色巨大肿块,20 cm×15 cm×9 cm,表面光滑,已破裂,呈出血坏死状,肿物一侧附部分肝脏,9.0 cm×5.0 cm×3.5 cm,两者靠系膜相连,肝表面粗糙,肿物另一侧附肠管,长15 cm,管径2.5 cm,沿一侧剖开,黏膜光滑。肿物切面大部分出血坏死,可见血肿,与肠壁紧密粘连,质脆,部分灰白灰红色,部分淡黄色,肝脏切面五彩状,质脆,肿物一侧附脂肪区,16 cm×6 cm,肠系膜查见淋巴结一枚,直径1 cm。 光镜所见:肿瘤细胞多数呈梭形,胞浆丰富嗜伊红染色,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可见,束状交错排列,小区细胞多边形,巢状结构,两区未见明显移行过渡现象,局部大片坏死。周边肝组织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肿块肝内部分AFP(-)、CEA(-)、CK广(-)、CK7(-)、CK19(-)、CK20(-)、HBsAg(-)、Glypican3(弱+)、P53(+);肿块肝外部分AFP(-)、CEA(-)、CK广(-)、CK7(-)、CK19(-)、CK20(-)、DESOIN(-)、SNA(-)、S-100(-)、HMB-15(-)、CD34(-)、CD117(-)、α-inhibin(-)、HBSAG(-)、Vimentin(+)、TTF-1(浆+)、NSE(+)、EMA(弱+)、Glypican3(弱+)、HCG(弱+)、P53(+)。病理诊断:肉瘤(梭形细胞)样肝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发布于 20-02-13 15:46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