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PBC-AIH重叠综合征

刘医师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蓝趾综合征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50岁4年前体检再次查出其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遂就诊于我院,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经过4年的治疗,患者情况已大为好转。现将其诊治的主要经过及相关体会与读者共享。患者有乏力、皮肤瘙痒、关节痛及黄疸等表现。

查体 辅查

血白细胞8.3×109/L,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145×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60mm/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7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0I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792IU/L,碱性磷酸酶(ALP)408IU/L,总蛋白(TP)85.4g/L,白蛋白(ALB)41.3g/L,总胆红素(TBIL)35.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04μmol/L,胆固醇7.31mmol/L,总胆汁酸17.6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149%,透明质酸(HA)>1000ng/L,免疫球蛋白G(IgG)18.1g/L(正常值7.23~16.85g/L),IgM4.2g/L(正常值0.63~2.77g/L),IgA3.31g/L(正常值0.69~3.82g/L),抗核抗体(ANA)阳性,其滴度>1∶1000,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其滴度>1∶1000,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抗平滑肌抗体(SMA)阴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阴性,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均呈阴性,抗EB病毒抗体(EBV-IgM)与抗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亦呈阴性。B超检查提示,肝左叶肋间厚7.7cm,右叶斜径11.7cm,光点反射欠均,血管走行不清,门静脉内径0.96cm,脾肋间厚3.4cm。

诊断 处理

患者为中年女性,AMA及AMA-M2阳性,B超检查显示胆系正常,但其ANA>1∶1000,且IgG水平升高,AST与ALT水平亦有升高,尽管低于5倍正常上限(ULN),仍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可能,须行肝脏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该患者ALP与GGT水平明显升高,应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SC主要见于男性,可伴有炎性肠病,部分患者ANCA阳性。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支持PSC的诊断,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胆道造影,以排除其可能性。同时,还需与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C)相鉴别,AIC的主要表现为小胆管损害,类似于PBC,但AMA及AMA-M2阴性,且肝细胞损害明显,表现为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首次肝活检病理结果几乎所有汇管区均有炎症扩大,并相互连接,汇管区内有单个核细胞的中重度浸润,浆细胞多见,界面炎明显。多数汇管区轻度纤维增生,小动脉分支缺乏伴随的小胆管,周围细胆管反应性增生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汇管区周围肝细胞轻度胆盐淤积性损伤,偶见毛细胆管内胆栓。小叶内散在小坏死灶,部分肝细胞增生,呈双核或三核。首次病理诊断PBC-AIH重叠综合征,在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肝中毒、初期肝硬化。亦可用于过敏性疾病过程中,需使用回能。

发布于 18-04-23 06:55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