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73岁,以“头晕20天,加重1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部昏昏沉沉,持续不缓解,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耳闷、耳聋,无视物成双,无肢体抽搐、肢体活动障碍及意识障碍,曾到当地社区医院就诊,按“眩晕症”给予丹参川芎嗪、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效果差,1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头晕明显,不敢坐起及行走。为进一步治疗来诊。以“后循环缺血”收入院。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87年患乙型肝炎病史,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7年前因外伤左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无心脏病病史,无糖尿病病史,输血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查体:T:36.4℃,P:68次/分,R:19次/分,Bp:135/70mmHg。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流利,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发育正常。双侧额纹对称,眼裂等大,双侧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充分,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口唇无紫绀。咽腔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饮水无呛咳,吞咽顺利,双侧咽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平稳,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8次/分,节律整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不水肿,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双侧轮替试验正常,闭目难立征不合作。 辅助检查: 头颅核磁共振:1.多发腔隙性脑梗塞。2.脑白质脱髓鞘性改变。3.颅内MRA平扫以上所述异常改变,考虑脑动脉硬化所致。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诊断:1.后循环缺血,2.高血压病1级 极高危险组 治疗计划:进一步完善血常规、血凝分析、电解质、颈动脉彩超等检查,予止晕、调血脂、稳定斑块,扩血管改善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血糖,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褥疮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防止并发症,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