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0岁,因“右肋腹部胀痛伴打嗝3周”入院。 患者约3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肋腹部胀痛不适,呈间断性发作,能够忍受,伴打嗝,无腹部绞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尿黄目黄,无双下肢水肿、皮肤瘙痒等。起初未检查及治疗,后自感症状没有改善,遂来我院门诊检查,查肝功能、血常规未发现严重异常,回家观察。后有肋腹部隐痛持续存在,遂至外院检查,上腹部磁共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升高,考虑肝癌可能。随来我院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肝脏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起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约25年前胆囊炎病史,手术治愈;去年5月确诊为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形成,行脾切除术。
查体:T:36.5℃,P:67次/分,R:20次/分,BP:140/86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慢性病容,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慢性肝病容,全身皮肤巩膜未及黄染,双手可见肝掌,颈部可及数枚蜘蛛痣,腹平软,未及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上界于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未及扑翼样震颤。 辅助检查:外院上腹部磁共振+增强:发现肝脏占位,肝Ca可能(片子未带)。
诊断:1、肝脏占位性病变:肝Ca可能;2、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形成 治疗:1、完善血尿常规、肝肾电糖、凝血功能、上腹部磁共振+增强等检查;2、给予抗感染、护肝、抑酸护胃、适度利尿等治疗;3、对症支持治疗;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处理。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HBV和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