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诊余随笔:痛经

孙医师   宁津县中医院
妇科检查

主诉 病史

28岁女性。月经不调,经期推迟1周左右,经前5-7天开始腹凉、腹痛,伴有胸胀,经至缓解。经少色黑。伴胃口不好,纳差少食,食后胀满。大便不畅,一日三次,量少解不净感。平时情志急燥,遇事易发火,控制不住。

查体 辅查

体偏瘦,面色暗,烦躁不安,快言快语。舌质红,舌体胖,苔滑,黄白相间。

诊断 处理

诊断:痛经 经前乳胀 辨证:寒凝气滞血瘀 治则: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方药:当归10 赤芍15 柴胡10 茯苓15 枳壳10 香附20 陈皮10 半夏10 竹茹10 厚朴10 苏梗10 白术10 炒麦芽15 炒莱菔子15 甘草6 嘱:调畅情志,忌食生冷。 二诊:药进7剂,大便通畅,胃纳好转,仍不能多食,舌苔不黄。经期将至,去竹茹、半夏、厚朴、苏梗、莱菔子,加川牛膝、小茴香、肉桂、川楝子、元胡续服。

随访 讨论

月经提前三天而至,腹痛胸胀均减,量稍多,色黑有块,经期5天。经后一周开始服用首方,经前一周服用二诊方。调理三个月经周期而安。 讨论:痛经是妇科常见症,原因常见于宫寒血瘀,其次是肝郁气滞。经少色黑,经前腹凉腹痛,是宫寒的特征。而经前胸胀,又有情志过激,是肝郁的表现。所以,此患者阳虚和肝郁互见,宫寒与气滞并存。 暖宫散寒+疏肝行气为正治,又因胃口不好,还需结合温胃助运,方选温胆汤、逍遥丸、少腹逐瘀汤化裁。经前经后用药稍有不同,平时治本,经前治标,温阳而不燥热,行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碍脾胃,力求稳妥、全面而有效。 三分吃药七分养。需注意饮食忌口,忌食所有生冷,包括饮料、凉水凉饭菜、冰冻类,都不能吃,水果也暂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急躁易怒。养治结合,效果才好,也能巩固不复发。

发布于 17-05-28 17:24

2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