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20岁学生,下唇干裂,甚则疼痛,进食不便,言语不利。食欲好,饮食不忌口,尤其喜食辛辣,饮水少,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短少。余无异常。
面部对称,下唇外涂膏药不详,粘膜局部干燥有鳞屑及薄黄痂皮,口内粘膜正常。舌质红,苔少而乏津,脉细数。
西医诊断:唇炎 中医辨证:脾胃积热而伤阴 治则:养阴清热调脾胃 方药:生地15 山药20 玉竹10 首乌15 丹皮10 麦冬10 蒲公英20 天花粉10 当归10 枳壳10 白术10 葛根20 生甘草10。 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忌食辛辣,多喝水,适量水果,多运动。
5剂,唇干减轻,10剂基本痊愈,二便正常。继服六味地黄丸2盒,以防复发。 讨论:唇炎多发于下唇,可持续很长时间不愈,西药外敷效果不理想,中医则可针对病因,抓住主症,辨证调理,由内而外消除症状。 脾主口唇,脾健则唇华,胃燥则皲裂,故从脾胃治之。此患者饮食不忌口,嗜食辛辣,导致脾胃积热、运化失常而致病,治以养阴润燥、清热和胃,药用山药、玉竹生脾津;生地、首乌滋肾阴;丹皮、天花粉清心火;麦冬、公英祛胃热;当归、枳壳养血通便,引热下行;白术、葛根健脾,为胃行其津液。诸药合用,使津液复、燥热除、脾胃健、唇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