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病史:女,41岁,农民。主诉:右下肢无力伴感觉消失40天。患者于40天前,因琐事与邻居发生争吵,被对方在右下肢踢了两脚,随即昏厥过去,苏醒后即感右下肢软弱无力,感觉消失,不能行走。患者平素体健。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言语流利,回答切题,他人背入病室。上肢及左下肢感觉正常、活动自如,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下肢触觉、痛觉、温度觉均消失,肌力O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骨X片、头颅CT、脑电图、血常规、生化等一系列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癔病性瘫痪 治疗:院后,嘱患者采取平卧位,针刺右侧涌泉穴,得气后施用迅速有力大幅度捻转的泻法约3min,每隔5min重复上述操作一次。患者右足趾出现跖屈时停止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第二日,取右侧涌泉穴治疗同前。取双侧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冲施用重插慢插、重提快提的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每隔30S行针一次,治疗15min。治疗完毕,可见患者右股四头肌收缩,胭窝部位抬离床面2cm。如上治疗5天后,患者右下肢可自由活动。第6日,停止针刺涌泉穴,余治疗不变。加刺百会、四神聪、双侧委中、阳陵泉。委中、阳陵泉施用重插慢插、轻提慢提的补法。得气后留针,每隔5min行针一次,治疗30min。第9天,患者不需任何扶持可下地行走500m。2周后,患者拾级,上下床均可自行完成。第15日患者出院。出院后随诊3月,未见复发。
随访、讨论:出院后随诊3月,未见复发。癔症性瘫痪的病因,以青年女性多见。此病的发生往往存在有癔症特殊性格基础,由于精神刺激、不良的环境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发病。癔症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可为截瘫、偏瘫和单瘫。体格检查时腱反射正常或增强,无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肌肉萎缩。在无人注意时或患者注意力转移时,可出现瘫痪肢体的活动。瘫痪肢体可伴有感觉障碍,但不符合神经解剖分布规律。症状可因暗示而加重或减轻。本病例属中医“郁证”、“脏躁”等范畴。多因七情所伤而致,以青壮年女性多见。与心、脾、肾、肝诸脏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病理关键为痰浊瘀结,蒙蔽心窍。情志抑郁,气滞不畅。治疗过程中采取先泻后补,泻中有补,补中寓泻的针刺方法并恰当疏泄病邪,补益正气,取得了显著疗效。体现了针刺治疗癔病有奏效迅速、不良反应少、费用较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