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一例

陈教授   深圳市眼科医院
远达性视网膜病 视网膜病

主诉 病史

男性患者,14岁,因“头部被足球重击后右眼视物模糊半天”入院。 患者于6 小时前踢足球时被球击伤右侧头部,1小时后自觉右眼视物不清,伴眼前固定黑影。外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既往体健。

查体 辅查

查体:发育正常,神清合作,应答切题,心肺腹查体无异常。眼部查体详见专科情况,脊柱,骨盆,四肢查体无异常。 专科情况:视力Vod HM/眼前,Vos 0.8,双眼结膜下片状出血,屈光间质透明,眼底见右眼后极部散在大量黄白色棉絮斑,部分融合成片状,视网膜水肿;左眼后极部见少许棉絮斑及点状出血灶。

辅助检查:右眼OCT像:黄斑区神经上皮隆起,其下为液性暗区;棉绒斑处视网膜内层强反射光带、隆起,并遮蔽其下组织反射光带。

诊断 处理

诊断:根据外伤史及眼部表现,诊断“双眼Purtscher视网膜病变(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处理: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糖皮质激素静滴,局部普拉洛芬眼水抗炎,和血明目片、弥可保片等活血化瘀,营养支持治疗。

随访 讨论

随访:2周后视力恢复至Vod 0.3,Vos 0.8。1个月后复诊,视力Vod 0.6,Vos1.0,眼底视盘界清,色可,后极部棉絮斑及水肿明显吸收。OCT检査:黄斑区神经上皮复位。

讨论:Purtscher视网膜病变是1910年由Purtscher首次作了描述,为一例头部外伤所致双眼视力丧失的患者,视网膜出现软性渗出和出血为主的病变,而后陆续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病例报道,致病原因包括各种外伤及非外伤因素,如胸部积压伤、长骨骨折、急性胰腺炎、慢性肾衰、异常分娩、举重、球周注射等。非外伤因素所致者也称为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典型临床表现为①眼部受累出现在致病因素发生后24~ 48 h,多数累及双眼,也可单眼受累,程度不一, 轻者视力、眼底均无明显异常, 重者视力多在0.1以下。②急性期眼底以后极部散在或融合的灰白色渗出斑, 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血、水肿为主。③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和后极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根据特征性眼底表现和临床病史即可以确诊Purtscher 视网膜病变。临床上需要与视网膜动脉阻塞及视网膜震荡相鉴别,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病史及眼底表现。      Purtscher 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有动物实验证实其发生与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小动脉栓塞有关。而临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也表明,血循环紊乱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动脉内微小栓子及视网膜静脉回流障碍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变局限于后极部,可能与视盘周围及黄斑区特有的毛细血管解剖分布有关。     对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未经治疗的病例大部分可以恢复一定程度的视力,文献报道的治疗措施包括大剂量激素冲击、扩血管药物、高压氧治疗等,但均无确切依据。。视力的预后与恢复取决于三早: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倘若诊治的最佳时机被延缓,严重者可能出现永久性失明。做到早期发现、尽早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使视功能获得良好恢复的必要前提,因此呼吁、提醒创伤外科医生,对于头颅、胸腹、四肢受到严重损伤患者,在注意生命体征、外伤等情况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眼部的变化,建议:早期眼科会诊,应作为外科对于此类患者的常规诊查范畴,必检项目。

发布于 16-11-14 21:25

6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