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4岁 【主诉】 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17年,发热1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17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1型糖尿病”,予以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此后患者长期胰岛素治疗。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四肢末端麻木,伴有双眼视物模糊,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网膜病变Ⅲ期,
【辅助检查】 查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5.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6×109/L,
【初步诊断】 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 遂予以血塞通改善循环药,依帕司他治疗。入院前1个月患者感双眼视物模糊加重,且视力下降,遂到眼科门诊就诊,予以口服羟苯磺酸钙500mg,tid。入院前1天(即服用羟苯磺酸钙后第31天)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予查血常规示WBC2.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56%。骨髓活检结果显示粒细胞几乎完全消失,早幼粒细胞成熟中断。先令氏分类检查示白细胞总数55/L、淋巴细胞数45/L、分叶核白细胞5/L。既往有轻度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日长期用厄贝沙坦降压治疗。入院后,停用患者服用的所有药物,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300微克/日,皮下注射,但总白细胞计数继续减少 。血常规示WBC最低至0.7×109/L,中性粒细胞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且药物停用4天后患者还开始出现间歇性发热,无寒战、无咽痛。外周血涂片查疟原虫示阴性,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和尿培养均为阴性,X线胸片正常。遂予以经验性抗菌治疗:万古霉素500mg,1次/6h。万古霉素治疗3天之后,体温降至正常。尽管每天都予以G-CSF治疗,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一直持续减少直至停止所有药后第6天。入院20天后患者复查WBC26×109/L,中性粒细胞86%,遂予以出院(图1)。一年半以后,患者再发粒细胞缺乏症(血常规示:白细胞0.3×109/L,中性粒细胞0×109/L)。反复询问患者的用药,发现在4周前患者因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再次开始服用羟苯磺酸钙500mg,tid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遂诊断为“药物(羟苯磺酸钙)所致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