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女性,47岁,左眼视力下降,月经不调1年余入院
体格检查: 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等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及四肢正常 激素检查: E2:1389.0 LH:3.12 FSH:3.01 PRL:93.91ng/ml T:0.64nmol/L
诊断思路: 临床:中年,女性;视力下降,月经不调1年余;PRL上升。 定位:鞍内,鞍上;垂体信号消失;T1WI低,T2WI高,DWI低,增强后T1W1呈环形强化; 定性:肿瘤性病变可能大;症状加实验室检查;感染性疾病可能小‘ 诊断:垂体瘤囊变;rathkes囊肿;颅咽管癌 手术记录及诊断: 电凝后切开颅底硬膜,建黄色囊性液体,吸除后见肿瘤组织,灰白色,质地较软,血供丰富,予以镜下分块切除,鞍隔塌陷良好,无脑脊液漏。 病理:(鞍区)垂体无激素型腺瘤
垂体瘤囊变特征: 1、 约5%-18%的垂体瘤会发生囊变、坏死 2、 向鞍上生长、向周围海绵窦侵犯 3、 垂体瘤发生囊变的原因包括:腺体组织缺血坏死导致囊变;腺瘤出血继发囊变;肿瘤细胞分泌形成 4、 囊变的垂体腺瘤反复出血,囊性腺瘤内可进一步产生液平 5、 包饶颈内动脉是其特异性表现 鞍区囊性病变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起源于胚胎时期Rathke囊的鳞状上皮残余细胞;根据肿瘤内部成分分为实性、囊实性及囊性;其中,囊性颅咽管瘤最多见;往往从鞍上向鞍内生长;囊变原因:血供较差导致Rathke囊细胞屑;脱屑细胞崩解,胞浆释放,分解出胆固醇及其他成分,改变瘤内渗透压,使周围血窦内液体进入瘤内形成囊变;囊变信号复杂,囊壁可有钙化;实性部分呈网络样强化;鞍上向鞍内生长,分叶状,囊内信号复杂,垂体受压科辨认 2、Rathkes囊肿 位于垂体前部、中部间的小腔隙;当腔内分泌物增加,腔隙明显扩大形成囊肿时即为Rathkes囊肿;囊肿壁细胞常覆盖以单层柱状上皮,并含黏液分泌腺;囊液成分呈草黄色或清亮无色,部分患者为乳白色或胶状,伴出血时可为深棕色; 3、表皮样囊肿 胚胎发育过程中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产生的先天性良性肿瘤;40-50%发生于桥小脑角池,鞍区为第二好发部位;病变往往偏中线;瘤内容物主要由异位表皮细胞不断增殖,脱落而形成的角蛋白和胆固醇;胆固醇以结晶形式存在,不缩短T1时间;病变向邻近蛛网膜下腔蔓延式生长,表面覆盖包膜。 4、皮样囊肿 起源于妊娠3-5周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完全而包埋如神经管内,胎儿出生后形成颅内胚胎肿瘤; 颅内皮样囊肿多位于中线附近的桥小脑病区、鞍区、鞍旁及大脑镰旁; 瘤内容物主要为皮肤的各种成分,如皮脂腺、毛囊、毛发等;可发生自发性破裂 5、垂体脓肿 垂体脓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近部位感染蔓延最为多见; 致病菌多发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霉菌等; 脓液内含有高蛋白质成分,周围有大量吞噬细胞 MRI上,病灶与颅内脓肿信号类似,DWI高信号,环壁均匀强化。 本例病例来自华山医院放射科,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