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G2级

刘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子宫前倾

主诉 病史

患者,女,63岁,因“绝经7年后阴道出血6天”入院。患者自诉57岁绝经,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及流液不适。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无腹痛及阴道流液不适,至当地县医院就诊,行诊刮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治疗(具体不详),送检子宫内膜石蜡切片示:(宫腔)子宫内膜样腺癌I-II级,部分区磷化。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白带常规示:白细胞:+++,球菌:++。遂门诊拟“1、子宫内膜癌 2、阴道炎 3、2型糖尿病”收入院。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糖尿病20年,现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早餐前12U,晚餐前10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片:一次一片,一天一次;因右下肢麻木不适,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一次三粒,一天三次;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及外伤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57岁绝经,已婚,妊娠5-足月顺产5,现有三男二女,已结扎30年。

查体 辅查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情况:外阴:外阴静脉曲张,会阴陈旧性II°裂伤,已婚已产式;阴道:畅,软,内见中量粉红色分泌物;宫颈:少糜;宫体:后倾,稍大,无压痛,活动;双侧附件未及异常。盆腔磁共振示:子宫内膜轻度增厚伴前壁结合带模糊,请结合临床。

诊断 处理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凝血四项、粪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正常。小生化全套:葡萄糖 8.07 ↑ mmol/l。血常规:红细胞计数 3.06 ↓ 10^12/L,血红蛋白 91 ↓ g/L。血型"A",RHD(+);盆腔磁共振示:子宫内膜轻度增厚伴前壁结合带模糊,请结合临床。泌尿系彩超示:左肾囊肿。右肾、双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示: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肝、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予其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后于2013年11月26日在全麻下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子宫前倾,萎缩,双侧卵巢萎缩,双侧附件外观形态正常,盆腹腔内无明显异常结节,肠管与左侧盆壁粘连。按常规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后,剖视标本:见宫颈萎缩消失,子宫底部粘膜面见4*4*1cm菜花状肿物,质脆,癌灶侵及肌层小于1/2。标本给患者家属看过后送术中冰冻,报告为(子宫)子宫内膜样腺癌1-2级,侵及肌层浅层(<1/2),宫颈管未见累及。术后给予其预防感染、补液、抗凝、控制血糖治疗。术后病理报告示:(子宫)子宫内膜样腺癌1-2级,侵及肌层浅层(≤1/2)。宫颈管未见癌组织累及。慢性宫颈炎。(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卵管)慢性炎。送检(左髂内)淋巴结1枚、(左髂外)淋巴结4枚、(左闭孔)淋巴结7枚、(左腹股沟)淋巴结1枚、(右髂总)淋巴结2枚、(右髂内)淋巴结3枚、(右髂外)淋巴结2枚、(右闭孔)淋巴结3枚、(右腹股沟)淋巴结2枚及(右腹主动脉)淋巴结1枚,均未见癌组织转移。送检(左髂内淋巴结)镜下为纤维脂肪组织。诊断:1、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G2级;2、2型糖尿病;

随访 讨论

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盆腔磁共振,未见明显复发征象。

发布于 16-06-21 20:46

8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