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翼状胬肉

袁医师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翼状胬肉

主诉 病史

姓名:曹金凤 性别:女 年龄54岁 婚姻:已婚 民族:汉族 职业:务农 主诉:右眼内角长新生物约10年 现病史:患者约10年前开始发现右眼内角长有一膜状新生物,偶有眼红不适,对症治疗后好转,对视力无影响,曾在当地医院求治,被诊断为“右眼翼状胬肉”,未行特殊治疗,后新生物逐渐长大。今来我院门诊求治,以“右眼翼状胬肉”收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二便饮食正常,精神睡眠可,体重无进行性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输血史等。

查体 辅查

视力:右眼0.8,左眼1.0。眼压:右眼13mmhg,左眼14mmhg,右鼻侧球结膜可见翼状新生物,侵入角膜约4.5mm,稍充血 ,巩膜无黄染 ,右眼除新生物遮盖外角膜透明,左眼角膜清,巩膜无黄染,双眼前房轴深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虹膜纹理清, 3×3mm,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无明显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0.2。

诊断 处理

入院诊断:右眼翼状胬肉 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异常后,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随访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目前的手术方式有单纯切除,切除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切除后+丝裂霉素棉片局部浸润等,但不论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阻止复发。

发布于 16-05-14 21:35

2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