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2岁。因“自幼耳后瘘管反复感染,加重3个月。”入院。 该患者自幼出现左侧耳后瘘管反复感染,疼痛、肿胀,于当地医院切开引流后明显好转,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前左耳受冻之后出现发现左侧耳后疼痛、肿胀,无发热,于通辽市医院,静脉点滴头孢曲松钠,引流排脓,效果可,之后腮裂瘘管反复感染,左侧外耳道偶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无异味,无血丝。现为求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腮裂瘘管”收入院。病程中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无面部麻木。患者精神尚可,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查体:双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正常,双侧鼓膜未见异常。右耳轮脚前处可见大小约1cm*0.3cm的手术的瘢痕组织,现无明显红肿。 颞骨CT(2015.12.18):双侧外耳道通畅。双侧乳突呈气化型,蜂房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听小骨存在,中耳鼓室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内听道对称。 3.0T颈部肿块平扫:左侧外耳道后方耳廓内侧异常信号,性质请结合临床。颈部多发淋巴结显示。
局麻下行右侧耳前瘘管切除术。
腮裂痰管是人类胚胎时腮器在发育和消失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形成。根据文献报导,典型的腮裂痰管,痰管内被复复层鳞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真皮内有毛囊,皮脂腺反汗腺等皮肤附件,有时可见到灶性淋巴浸润。真皮下包绕以弹力软骨反肌肉纤维先天性第一腮裂疹管与常外耳道关系密切,但很少进入其中,倘若疹管上端位于耳壳稍后,呈囊肿状。痰管及管口常位于下领角附近,或沿下领骨下沿进入领下三角,如果感染则有分泌物溢出,或穿破周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先天性第二腮裂瘦管多发生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穿过颈润肌到舌骨大角,然后在颈外动脉之后,颈内动脉之前,通过颈动脉分义终止于扁桃体上隐窝。本文两例从病史、临分床检查及病理所见,完全符合先天性第一腮裂痰管和先天性第二腮裂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