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环孢霉素致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

陈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主诉 病史

患儿男,8岁2个月,因“头痛2天,抽搐4小时”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个月余,外院住院诊断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先后输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随后口服环孢素每次25mg,3次/日,地塞米松每次3.75mg,1次/日。入院前2d患儿出现阵发性头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入院前4h患儿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呈大发作形式,每次持续1-5min,后自行缓解。

查体 辅查

BP 130/90mmHg,库欣综合征貌,满月脸,面部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多,臀部皮肤散在瘀点、瘀斑,神志清醒,精神差,面色略苍白;心肺腹体查无异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血常规:WBC 8.6×10^9/L,N 68%,Hb 114g/L,PLT 68×10^9/L,CRP 5.3mg/L。腹部B超未见异常,头颅CT扫描颅内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头颅MRI示双侧顶枕叶皮层呈脑回状稍长T1长T2信号,DWI部分呈稍高信号影(散在斑片样异常信号)。

诊断 处理

入院后停用环孢素,呋塞米利尿、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头痛逐渐缓解,精神反应好转,治疗8d后复查头颅MRI示左侧顶叶皮层下可见一小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病变明显缩小。17天后出院,出院诊断为:环孢霉素致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

随访 讨论

随访4个月,患儿一般情况好,一直未口服环孢素及抗癫痫药物,无抽搐再发作,血压控制理想。 讨论:对环孢霉素致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正确认识,及时进行MRI检查,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治疗,预防患儿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害是关键,立即停用药物,可迅速阻止不可逆损害的发生,及时控制血压对症止惊、降颅压、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治疗原发病等。

发布于 16-01-15 19:45

6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