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女 年龄:47岁。 发现心脏杂音6年余。2015.09.14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 起病来,精神、饮食正常,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辅查:血压[mmHg]:左上:110/70左下:128/80;SPO2:左上:98%左下:98%。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口唇、肢端无紫绀,无杵状指(趾),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扩大,心率60次/分,律齐,P2>A2,P2亢进伴固定分裂,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传导局限。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心脏彩超:房间隔中央部可见回声连续中断,缺损口径:2.4×2.6×2.3厘米,双期可见自左房流向右房的分流信号。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肺动脉及分支增宽,收缩期肺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不快。收缩期三尖瓣口右房侧见轻-中度反流信号,峰值流速5.1米/秒,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10毫米汞柱。 胸片示:双侧肺血增多,肺无实变。双膈光整。二尖瓣型心,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饱满,右下肺动脉增宽,右心房、室增大。心胸比率:0.56。 多排螺旋CT 右室流出道直径约 23.3mm。肺动脉瓣环不窄,主肺动脉干管径约 43.3mm,左、右肺动脉管径分别为 28.4mm和 36.9mm。McGoon指数 4.5。 房间隔中央部缺损,缺损约 14.6mm。
诊断、治疗 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中央型,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肺动脉高压(重度) 2015.09.21 行心导管及ASD介入试封堵术。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并置入5F端孔导管行心导管检查,封堵前测量肺动脉压力90/45(60)mmHg,降主动脉压力120/65(83)mmHg,Pp/Ps=0.75,经皮氧饱和度91%,拟试封堵。送210cm加硬钢丝经房间交通至左肺上静脉,术中TTE测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22mm,选用国产36mm房缺封堵器,在X-ray监测下用14F输送鞘导引将封堵伞置于房间缺损处,反复作抖动试验,复查超声房间隔处无残余分流,二、三尖瓣、主动脉瓣,肺静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流正常,封堵后10min患者未诉不适,但封堵后双动脉压力无变化,仍为肺动脉压力90/45(60)mmHg,降主动脉压力120/65(83)mmHg,Pp/Ps=0.75,经皮氧饱和度91%。考虑目前无手术指征,终止手术。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依据导管计算结果考虑肺动脉高压尚存在逆转可能性,需尽早开始正规靶向药物治疗,一般初选单药,也可考虑联合应用(如西地那非、波生坦、安立生坦、曲前列素、伊洛前列素等)制定患者诊疗计划,嘱坚持用药,避免丧失手术机会。半年-一年后随访复查并再此进行试封堵试验。 房间隔缺损存在时,大量的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入右心房,右心血容量增加,发生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室壁增厚,肺动脉不同程度扩张,肺循环血量增多,肺动脉压升高。随年龄增长,肺小动脉壁发生内膜增生、中层增厚、管腔变窄,因而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高压从动力性的变为阻力性的,右房右室压力增高,晚期出现右房压力超过左房,反而出现右至左的分流。安静时,肺/体循环血流之比小于1.5,肺/体循环收缩压力比>0.75,心脏超声示右向左分流,静息时肺血管阻力升高到8-12U/每平方米,使用肺血管扩张剂也不能降至7U/每平方米以下,临床上出现紫坩、咯血(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等表现,均视为手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