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背部出现红色丘疹、色素沉着性斑片伴剧烈瘙痒半年。 病史:患者女,25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红色粟粒大丘疹,瘙痒剧烈,约半个月后部分皮疹消退,瘙痒减轻,遗留褐色网状色素沉着斑。后该区域反复出现类似皮损,皮疹和瘙痒在月经周期前加重。皮疹反复与季节、出汗等无关。外院多次诊断为“湿疹”,予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自发病以来,患者体温无明显升高,月经周期正常,无节制饮食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中也无类似病史。
查体:背部见大片网状褐色色素沉着斑,表面无鳞屑、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区域内,可见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部分为斑丘疹。 辅助检查:皮损真菌镜检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灶状棘细胞间水肿,表皮突轻度下延增生,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见以淋巴细胞和单一核细胞浸润为主,可见散在噬黑素细胞。
诊断:色素性痒疹。 治疗:予美满霉素100mg口服,2次/d,治疗1周后瘙痒消失,2周后网状色素沉着减轻,遂停服美满霉素。
随访1年,未见复发。 讨论:色素性痒疹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于1971年由Nagashima首先描述,是一种伴网状色素沉着的特殊瘙痒性皮肤病,他提出环境是色素性痒疹的致病原因,衣物摩擦及机械性损伤为其诱因。也有报道认为饮食改变,特别是过度限制饮食后酮病与发病有关。本病好发于青春期,以春、夏季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25。但也有青春期前发病的个案报道。其皮损常侵犯上背部、颈背、锁骨处和胸部皮肤,临床表现为瘙痒性淡红色丘疹,可融合或呈风团样及湿疹样改变,罕有水疱或大疱样改变,瘙痒剧烈,皮损消退后有特征性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复发局限于色沉区域,病程6个月~8年。未见黏膜、毛发、甲及内脏系统同时受累的报道。 本病早期因急性起病,皮疹以躯干部对称性红色丘疹,瘙痒剧烈,而易被误诊为急性湿疹,但后者发疹具有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皮损消退后无特征性网状色素沉着,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真皮上部血管周围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其可资鉴别诊断。此外本病还需与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等鉴别。目前公认米诺环素和氨苯砜对本病均有良效,但氨苯砜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治疗首选米诺环素。其治疗作用与抑制IL-6在皮损中的高表达有关。也有妊娠期患者因系统用药禁忌而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痊愈的报道。 病例摘自:《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5月第28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