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9岁,因“触及下腹部包块2个月”于2012年12月17日首次来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月经婚育史: 18岁初潮,末次月经日期2012年11月24日,无痛经史,白带不多。23岁结婚,G1P1。
入院妇科查体: 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阴道黏膜润软,分泌物白色,少量,无异味。宫颈增粗,呈糜烂样改变,触之易出血,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于盆腔中部可触及大小约18cm×15cm的包块,界限欠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双侧附件区触不清 B超示: 子宫前位,6.5cm×7.3cm×7.0cm,宫腔线清,内膜0.8cm,宫壁回声不均匀,肌层见大量点状强回声,后壁明显增厚,后壁5.2cm×4.2cm稍强反射区,界限欠清,左附件区见14.1cm×8.4cm的低回声,形态尚规则,界限尚清,内见密集中回声颗粒及分隔。右附件区见14.7cm×11.0cm的低回声,形态尚规则,界限尚清,内见密集中回声颗粒及分隔。CDFI: 未见异常。超声印象诊断: 子宫肌腺症? 双附件区囊性包块,巧克力囊肿。CA125: 79.1 /ml,CA199: 78.6 /ml,HE4: 51.2pM。CT示腹腔腔内见不规则多囊性肿块,囊内密度不均匀,见多发分隔,分隔局部见斑片状钙化密度影,纵隔与子宫分界不清,双侧子宫圆韧带环绕肿块边缘,肿块与腹壁间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影,较大者短径约13mm。直肠与子宫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内未见明显积液。见图1。
诊断盆腔包块查因。于2012年12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囊性肿物约15.0cm×15.0cm,表面尚光滑,紫蓝色,与周围广泛粘连; 左侧卵巢囊性肿物,约15.0cm×12.0cm,表面尚光滑,紫蓝色,与周围广泛粘连; 分离右侧附件区粘连,见右侧输卵管增粗,迂曲,伞部可见微小病灶,表面呈菜花样改变;左侧输卵管系膜可见直径约11cm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壁薄,可见囊内澄清透明液体; 大网膜,腹膜可见多处大小不等转移病灶。将切除双侧卵巢囊肿囊壁、右侧输卵管、腹膜病灶均送快速病理。 术中快速病理回报: ( 右侧) 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 (双侧) 卵巢表面积腹膜病灶内可见癌浸润,(双侧) 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根据术中快速病理结果,行输卵管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监护室监护生命体征24h后,安返病房。术后病理: ( 双侧卵巢 子宫浆膜面 大网及阑尾) 见有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浸润,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子宫平滑肌瘤,慢性宫颈炎,( 左侧)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子宫腺肌症, (左侧)卵管未见著变,分泌型宫内膜。术后诊断: 右侧输卵管癌,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左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子宫腺肌症。术后第11日给予紫杉醇+洛铂方案化疗。见图2。
近年来输卵管癌的治疗与卵巢癌相同早期行全子宫、双附件、阑尾、大网膜切除、后腹膜淋巴清扫术,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至于是否要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尚有争议,应依据临床分期等综合判断。无论手术切除彻底与否,均应采用化疗,以提高生存率。术后辅以铂类为主多种药物的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 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3.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