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因“肺部阴影10余年,咳嗽、活动后气短4年”于2013年11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胸部CT示“双上肺为主的纤维索条影”,因无明显临 床症状,未进一步诊治。2009年10月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最高体温达38.1℃,无咳痰、咯血;伴有剧烈活动后气短,复查胸部CT示“双上肺胸膜下为主的斑片状和条 索状影,局限性胸膜增厚”,考虑“弥漫性肺病变性质不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咳嗽、气短,并在感冒后加重。自2013年3月再次感冒后出现 咳嗽、活动后气短加重,平地步行500 m左右、步行上3层楼等活动即有气短。患者于2年前始出现双踝、双腕及双手掌指关节背侧、眉弓附近的红色皮疹,无瘙痒。既往史:幼年时曾患“过敏性鼻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15岁后未再有相关症状反复。2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4年前外伤后行“跟腱断裂修补术”。
体检:患者双踝、双腕及双手掌指关节背侧、眉弓附近的红色斑疹,不高出皮面,局部有少量脱屑。双肺可闻及爆裂音、少许散在干鸣音。实验室检查:自然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pH值为7.425,PaCO2为38.7 mmHg,Pa02为85.6 mmHg.,HCO3- 为24.3 mmol/L。胸部高分辨率CT示胸膜增厚,分布以双上肺为主,胸膜下斑片、索条影,伴有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图1—4)。肺功能提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FEV1/FVC为84.8%,FVC为1.29 L,占预计值%为26.5%,肺总量为2.31 L,占预计值%为33.1%,DLCO:4.12 mmol·min-1·kPa-1,占预计值%为36.5%。皮肤活检符合红斑角化症。余检查无异常。
鉴于经上述检查化验后仍未能明确肺内病变的性质及原因,经与胸外科讨论后,拟行外科肺活检。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术中未见粘连,取右肺中、下叶共2块肺组织活检,分别送检病原学和病理。细菌、真菌及结核的涂片和培养均阴性,病理检查示脏层胸膜肥厚,近胸膜肺组织纤维化,增生的纤维组织弹力纤维染色阳性,病变符合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图5,6)。
待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后加用泼尼松1 mg·kg-1·d-1联合环磷酰胺1—2 mg·kg-1·d-1,目前尚在随诊中。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不特异,与其他间质性肺疾病的表现类似,绝大多数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部分合并弥散功能障碍;偶有肺通气功能正常或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例。影像学和肺脏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该病有别于其他间质性肺疾病的特征,在弥漫性肺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4.0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