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以瘙痒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菅医师   廊坊市人民医院
瘙痒症 色斑 斑块

主诉 病史

患者女,40岁,外阴、躯干出现皮疹伴瘙痒1个月。患者就诊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大小阴唇、躯干出现丘疹伴瘙痒,随后躯干皮疹渐扩大呈环形、边缘伴有少许脱屑。在当地医院检查排除霉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诊断为皮炎,给予依匹斯汀片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效果欠佳,遂就诊于我院皮肤科。否认有发热和非婚性接触史。

查体 辅查

皮肤科检查:大阴唇及小阴唇外侧可见数片豌豆至指甲盖大小的浸润性暗红色丘疹、斑块,斑块形态不规则,境界清楚;右侧肋弓处及右下腹部分别见2.0 cm × 2.0 cm及2.5 cm × 2.5 cm紫红色浸润性环形斑块,周围皮肤略隆起、内侧缘可见少许鳞屑。 右下腹部皮损取材,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不规则增生,表皮内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区域炎症细胞呈团块状,可见较多浆细胞,部分区域内可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抗ANA抗体和抗ENA多肽谱抗体均阴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64,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诊断 处理

诊断:二期梅毒。其丈夫查RPR 1∶64(+),TPPA(+),并承认有多次非婚性接触史。 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治疗1周后瘙痒症状消失,外阴皮损大部分丘疹及斑块变平,部分消退。2周后外阴皮损消退,躯干皮损遗留淡褐色斑。仍在随访中。

随访 讨论

讨论 早期梅毒的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本例患者仅表现为躯干部两个浸润性环形红斑、大小阴唇成片丘疹及斑块,均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易误诊。本例组织学表现提示梅毒的可能性大,RPR 1∶64,TPPA(+),诊断为不典型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皮损一般无明显不适,尽管有报告有瘙痒者达42%,但大都轻微,本例患者瘙痒症状剧烈实为少见,且皮损仅在外阴、躯干两个部位,可能是早期误诊原因之一。作为皮肤科医师,在诊疗时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看到可疑的皮疹应做相应的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发布于 15-06-16 18:41

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