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发作6年,情绪低落3月伴耳闻人声、猜疑1周 2005年9月(14岁)患者就读高一时无诱因下渐出现情绪高涨,心情愉悦,精力旺盛,自觉脑子很灵活,做作业反应快,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感觉良好,食欲增加,睡眠时间减少。日间活动、言语明显增多,无谓忙碌,讲话滔滔不绝。易激惹,频繁对父母大发脾气。持续2月后自行缓解。2006年始无故出现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沉闷,懒言少动,自觉脑子反应慢,做事犹豫不决,学习成绩下降,话少,不自信,偶有消极厌世的想法。3月后逐渐自行缓解,未接受治疗。 其后数年上述2种状况反复交替发作,平均每个学期有3~4次循环,间歇期一般超过2周,期间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均适应良好。情绪高涨时喜欢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自觉能力强,爱管闲事,常无故请客吃饭,挥霍钱财,常突然觉得外出旅游。情绪低落时则整日呆在寝室睡觉,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睡眠规律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彻夜上网。长期缺课,甚至不愿参加考试,成绩常不及格。2010年10月在学校要求下来我院门诊,诊断“双相障碍”,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最大剂量500mg/d)治疗,但患者服药不规律,常自行停药,疗效一般,病情反复,病情缓解期可正常生活、学习。 3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凡事皆无兴趣,不愿上学,整日闭门不出终日垂头丧气,,不与他人交流。自怨自艾,自感一无是处,对不起家人和朋友,消极悲观,时时想要一死了之,但未付诸行动。1周前无故担心日本“核泄漏”,言称能感受到核辐射的气氛,称家中饭菜已被辐射,故仅外出吃饭。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导致核辐射扩散可能危及他人安全,因此猜疑会遭人报复,并被跟踪,因此频频检查加重门窗是否关好。时而自言自语,对空说话,诉耳朵能听有人“叹气”的声音。门诊拟"双相障碍"收治住院。 本次起病以来,多数时间睡眠增多(约10~12h/d),胃纳差,体重有所减轻,大小便无异常,有消极言语。本次发病期间无发热、外伤等。
精神检查: (1)意识:清晰,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完整。 (2) 仪态:整洁,衣着得体,无怪异姿态。 (3)面部表情:大部分时间显得表情愁苦,与之接触则显得紧张不安,警觉性高,不时旁顾左右,问及则称“担心有子弹从窗户外射过来。 (4) 接触交谈:合作,主动,对答切题,言语表达流畅、有序,语速无明显加快,但自觉思维联想增多、脑中想法有“拥堵感”,语量多,积极回答医生的提问,尤其涉及其病理性思维的问题。 (5) 情感:情感反应协调,情绪低落,感到生活中乐趣全无,伴显著焦虑体验,对住院环境亦感到不安。对未来和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对既往病程的异常情感体验描述为:情绪低落时少言懒动、凡事皆无兴趣和乐趣、缺乏自信、睡觉增多、头脑反应迟钝、做事犹豫不决、学习成绩下降、消极观念;情绪高涨时则兴奋、话多、洋洋自得、喜欢主动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自觉能力超出常人、言语行为皆冒失、爱管闲事、花钱大手大脚、行为忙碌不堪,尤好外出“旅游”等。 (6) 感知觉:存在机械性幻听,称听到有“叹气声”,无具体“言语”内容。感到 “叹气声”似在向他暗示某种不安全的氛围,故而认为家中被安装了“声场”来影响他。 (7) 思维:思维联想速度较慢,存在自罪妄想、被害妄想、被跟踪感,妄想内容与其情感体验相协调,自称犯了天大的错,因此要被人报复和惩罚。 (8) 意志行为:行为略显迟缓,自感精力减退、易疲劳。同时存在激越表现。病理性意志增强,本次病程中自发性言语增多(自言自语)、在妄想支配下出现无辜封闭门窗等行为;有消极言语,但无消极行为。 (9) 性症状:性欲增强,虽无性活动,但表示对女生较平时更感兴趣,手淫增多。 (10) 睡眠:时间睡眠增多。 (11)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12) 智能:正常,智力水平与受教育背景相符。 (13) 自知力:缺乏,虽承认既往患有“双相障碍”,但坚信其当前所思所想都是其“真实”处境。
初步诊断:双相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治疗经过: (1) 奥氮平: ①第1~5周:5mg/d起始,根据耐受性情况,1周内增量至20mg/d,持续治疗至5周末;②第6~12周:根据疗效和耐受性,经充分告知、获家属书面知情同意后于1周内滴定剂量至30mg/d,持续治疗至出院(12周末); (2) 拉莫三嗪: ①第1~2周:25mg/d;②第3~4周:50mg/d;③第5周:100mg/d;④第6~12周:200mg/d。
(1) 人口学特征:首发年龄<20岁,首发年龄对抑郁症(单相)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鉴别有指引价值。 (2) 纵向病史特点:发作-缓解-发作特点,缓解期无残留症状和/或功能损害。 (3) 既往发作特征:以情感低落为核心的抑郁症状群和以情感高涨为核心的躁狂发作(致显著功能损害)交替发作。 (4) 近12个月上述2种临床相发作次数≥4次,应临床判断为“快速循环型”。 (5) 当前(横断面)临床相:明确抑郁发作症状群,需重点把握精神病性症状群与心境症状的发病时间顺序和相互联系。 (6) 治疗考量:风险评估(如该病例高自杀风险)、纵向病程特点(“快速循环型”)、横断面症状特点(精神病性症状)等对治疗方案的选取具有重要指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