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64岁,因”颜面水肿近2个月,发热3周”入院。患者4月初自觉咽痛、略有咳嗽至当地村卫生所就诊(当时体温不详),给予西索米星、利巴韦林治疗,共4日,症状好转。3天前,患者自觉面部水肿加重,测体温37.6℃,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76.4×109/L,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138×109/L;肝肾功能:总胆红素23. 7 mmol/L,乳酸脱氢酶888 IU/L,尿酸516.3μmol/L,血钾3.2 mmol/L;经骨穿等检查,诊断为CML,予以羟基脲等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治疗。
神清,精神一般,颜面部和耳垂、眼睑肿胀。皮温稍高,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质中,活动度可。颈软,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 显干湿啰音,心律齐。腹部触诊:腹软,脾脏肿大,平脐水平,腹水征(-),肝脏无肿大,肝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骨髓涂片:细胞增生活跃,粒/红14.75:1,粒系增生明显活跃,核右移,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可见,碱性磷酸酶积分:0.5分/100N.C,红系增生低下, 成熟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巨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散在可见,血片中可见幼粒、幼红细胞,偶见原粒细胞1%,CML慢性期之骨髓象。
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肉瘤、肺部感染。
病理表现为多量变形的小幼稚淋巴细胞,临床上易出现 误诊,最常见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