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50岁。2008年7月21日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部分为导管原位癌),大小约3cm×3cm×1.5cm,乳头未见癌侵犯,基底切缘阴性,同侧腋窝检及淋巴结12枚,其中6枚阳性,ER(-),PR(-),HER-2(+++)。术后于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行TAC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化疗后行左内乳区、锁骨上区及左胸壁放疗l周期,后定期随诊。
2009年3月因右腹部胀痛入院,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重度黄疸。腹部CT示肝内多发占位伴大量腹水,诊断为乳腺癌肝、腹腔转移,予以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4周期后,腹水基本消失,黄疸消退,腹部CT示肝内病灶多数液化坏死。2009年8月底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伴进食后呕吐,2009年9月3日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脏多发低密度占位,边缘清晰,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基本为低密度坏死灶。与以往检查CT图片比较,低密度灶有所减小。头颅MRI提示:颅内多发转移,其中左侧脑室旁转移灶伴出血。
2009年9月4日开始行全脑放疗。放疗期间复查头颅MRI提示: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小脑半球见花环状强化肿块影,将全脑放疗区域下界外放包括小脑病灶,配合脱水、保肝等治疗,放疗剂量DT 50Gy,效果不佳。2009年11月患者渐出现颈痛、双上肢无力,以左上肢明显。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起初考虑颅内转移病灶及放疗后脑水肿所致,同时由于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激素面容,给予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将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脱水剂改为甘油果糖、利尿剂控制脑水肿,并给予替莫唑胺治疗,但患者症状仍进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