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者,女,80岁,身高165 cm,体重56kg,BMI 21kg/m2,拟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既往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
体格检查脊柱无明显异常,告知患者风险后同意接受椎管内麻醉,常规三导联ECG、无创血压、SpO2监护,开放静脉通路后辅以咪达唑仑1mg镇静,面罩吸氧,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后,住院医师采用传统体表定位法行正中入路L3~4棘突间隙穿刺2次未成功,由上级麻醉医师接手,尝试对同一间隙及L2~3棘突间隙进行正中入路及旁入路穿刺后均未成功,决定行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
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便携式超声(CX-50)探头(2~5MHZ凸阵探头)无菌处理后行脊柱超声扫描,横切面下L2~3棘突间隙和L3~4棘突间隙均可见关节突、横突,未见高回声且相互平行的“前联合体”“后联合体”(“前联合体”是由椎体、腹侧硬脊膜和后纵韧带构成的超声下的高回声影,后联合体”由黄韧带、背侧硬脊膜构成的超声下的高回声影),右侧旁矢状面倾斜位下L2~3棘突间隙和L3~4棘突间隙均可见椎板、高回声且相互平行的“前联合体”“后联合体”使用BD麻醉穿刺包,17G硬膜外穿刺针采用平面内法在旁矢状面倾斜位下L2~3间隙进行实时引导穿刺,左手持探头,右手持穿刺针由尾端向头侧穿刺,确定针尖刺破黄韧带后改为双手持穿刺针连接无阻力注射器继续进针,寻找阻力消失感,确定针尖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G腰麻针刺破硬脊膜可见脑脊液流出,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退出腰麻针,顺利置入硬膜外导管。转为平卧位后,测试感觉阻滞平面可达到T8,麻醉效果良好,满足手术条件。手术顺利,术后随访48h,患者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