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男,1天。胎龄36+4周,剖宫产后口周鼻根发绀20min。患儿系第3胎第3产,出生时体重2810g。因其母“重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本院剖宫产娩出。生后全身皮肤发绀,给予清理呼吸道、吸氧、保暖等处理后,较前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
体检:全身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前胸壁、背部、臀部较为密集。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20×109,PT22.0(9.6~14),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33.0(70~130),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1.85(0.8~1.2),APTT84(23~35),纤维蛋白原(FIB)0.43(2~4),凝血酶时间(TT)32.20(14~21),D-二聚体6.62(0~0.55),纤维蛋白原讲解产物(FDP)28.7(0~5)。 影像学检查:CT示右侧胸腔入口处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骨质未见明显破坏,气管向对侧移位(图4)。手术与病理:右侧颈部距锁骨上约2 cm有一包块,囊实性,表面尚光滑,触之质韧,不易推动,肿物上界清晰,内、下界与食管明显粘连,不易分离,完整切除肿块后见食管右侧壁缺损,少量棕褐色胃液流出。
病理诊断:(右颈部肿块)短梭形细胞肿瘤,考虑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CK(-),EMA(-),TTF-1(-),TG(-),S-100(-),Vim(+),CD34(-),CS31(+),Ki-67(30%+),Desmin(-),SMA(灶+),FLi-1(+),D2-40(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