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男性,89岁 【主诉】 间断咳嗽,咳痰喘憋15年。加重伴发热3天。 【现病史】 患者15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喘憋于外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好转后出院。15年间,患者多次因喘憋就诊于外院。3日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喘憋,发热,体温最高38.2℃,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74×109/L;胸部CT示双侧肺炎,右上肺钙化灶。心脏增大,予头孢西丁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症治疗。现患者咳嗽咳痰。痰黄量多,质粘难咳出,喘憋,发热。无心慌胸闷,无头晕头痛,纳少眠可,持续尿管导尿,大便两日一行。为求中西结合治疗收入我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最高172/110mmHg,未规律服药。1996年诊断为脑出血昏迷。2000年出现脑梗塞。2年前因前列腺增生治尿潴留,留置尿管导尿。2013年诊断为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肝硬化,肝囊肿,左肾囊肿。
【查体】 T:37.3℃ ,P:72次/分,R:18次/分,BP:106/56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明敏,耳、鼻、口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颈前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72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可触及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叩鼓音,肠鸣音正常,无移浊。双上肢活动自如,双下肢屈曲,肌力Ⅳ及,肌张力增高,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红,少苔,脉浮数。
【鉴别诊断】 与哮证相鉴别。哮证是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有呼吸困难。喘证是指气息而言,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诊治经过】 中药以清热解表,给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活血通络,熄风化痰、化痰止咳为主。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药物如下: 炙麻黄4g 杏仁10g 生石膏20g 生甘草4g 瓜蒌15g 黄芩10g 前胡10g 桔梗10g 浙贝母12g 焦三仙各10g 3付,水煎服,日一剂 【临床诊断】 喘证 痰热郁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