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男性,77岁 【主诉】 突发头晕1周。 【现病史】 患者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与体位改变及颈部活动无关,无耳鸣,无大汗,无言语障碍,无偏瘫,肢体无麻木,无抽搐,无二便失禁。曾于当地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予静脉输液治疗(药名及剂量不详),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腔隙性脑梗死”收住院。 【既往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长期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毫克,日二次口服,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无手术史,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查体】 T:36.2℃,P:78次/分,R:20次/分,BP:18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无黄疸,皮肤弹性差,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角膜无混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眼球运动正常,光反射存在。耳廓外形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鼻腔粘膜无充血、水肿,鼻中隔无偏曲,鼻翼无扇动,各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苍白,颊粘膜无溃疡、白斑,伸舌居中。咽后壁无红肿,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喉发音清晰。颈略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无静脉曲张,未及皮下气肿。胸式呼吸,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肋间隙无增宽。语颤无增强及减弱,无捻发感及胸膜摩擦感。
【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2.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与体位改变无关,无耳鸣,无言语障碍,无偏瘫,肢体无麻木;3.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瞳孔等大同圆,无眼球震颤,肢体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角膜反射、腹壁放射正常存在,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存在,颈软无抵抗,巴氏征阴性;4.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放射冠区可见多发点状、斑片状低密度影,双侧侧脑室周围及双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减低,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增宽加深。印象诊断:考虑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放射冠区多发腔隙灶,脑白质疏松、脑萎缩。 【鉴别诊断】 1.脑内血肿:剧烈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血压增高,呼吸和心率减慢,可以出现瞳孔改变,偏瘫、偏盲、言语障碍,病理反射阳性,头颅CT表现为可以鉴别。2.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表现为头晕,以颈部活动,扭头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颈椎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刺激或者压迫椎动脉可以鉴别。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予服用天丹通络胶囊治疗风痰淤血痹阻络、硝苯地平缓释片20毫克,日二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日一次口服,倍他司汀口服液10毫升,日三次口服,予舒血宁注射液20毫升,静点日一次,住院8天,痊愈出院。 【临床诊断】 1.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2.脑白质疏松、脑萎缩3.原发性高血压3级,很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