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9岁患者于6d前受凉后在躯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增多并融合成水肿性红色斑片,其上出现密集粟粒大脓疱,伴疼痛、乏力等症状,继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白细胞增多。入院前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药疹,予以头孢西丁、甲泼尼龙(40mg/d)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红斑、脓疱呈进行性加重。于2013年10月9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以"药疹"予甲泼尼龙(80mg/d)治疗,皮疹泛发、融合至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密集脓疱,外周血白细胞持续增多至38.3×109/L。
体温38.3℃,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70mmHg。老年男性,急性病容,神志清晰,抬入病房。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舌尖及上颚可见多个米粒大小脓疱,右侧咽部黏膜轻度红肿,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其上有密集粟粒大至黄豆大非毛囊性脓疱。面部见水肿性红色斑片,口鼻周有黄痂,裂隙。股内侧、臀部见花生米大脓疱及脓湖。股部脓疱呈椭圆形,壁薄,疱液浑浊,个别脓疱见半月征,股内侧皮损尼氏征阳性,其他部位尼氏征阴性。红色斑块处皮损触痛明显。部分疱液干涸,形成点片状黄色鳞屑或痂皮。受损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80%(图1A~D)。四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双侧足趾甲黄、厚,甲板见黑色纵纹。
患者入院时病情危急,全身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及红斑基础上密集脓疱、高热、白细胞持续增多接近类白细胞(入院前白细胞38.3×109/L)、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无效。立即给予以下抢救治疗措施:(1)丙种球蛋白: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10g静脉滴注×8d;(2)糖皮质激素减量:鉴于入院前激素加量后出现病情加重及白细胞急剧增多的现象,制定了小剂量治疗并逐渐减量的方案。给予甲泼尼龙20mg/d,4周后停用;(3)支持及对症处理: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口腔黏膜及皮肤护理视不同阶段进行相应处理;(4)抗感染治疗及其治疗方案调整:根据"头孢西丁"治疗无效而部分脓疱有半月征、面部大量蜜黄色痂等特征,判断存在葡萄球菌感染,将抗生素替换为覆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万古霉素(50WU,每8小时1次)和厄他培南(1g/d)静脉滴注。同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药品疗效】 养正合剂适用于益气健脾,滋养肝肾。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气阴两虚, 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及白细胞减少。
诊断难点•患者以典型"AGEP"样症状起病,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急剧恶化,那么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AGEP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脓毒血症的分级标准是什么?出芽短梗霉感染是否与现症有关?•AGEP与感染的关系有哪些?•短梗霉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启示:•对于高热、脓疱、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警惕暗色真菌——出芽短梗霉感染。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AGEP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AGEP由Beylot等在1980年描述,其皮损特征为发生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的泛发性、非毛囊性脓疱。1991年Roujeau等回顾了法国的63例报道,提出了AGEP的五项诊断标准,即:(1)水肿性红斑基础上的非毛囊性、泛发性脓疱;(2)病理学特征为角层下或表皮内海绵状脓疱,乳头水肿,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可伴有血管炎和(或)单个角质形成细胞坏死;(3)发热(体温>38℃);(4)血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5)急性发病,脓疱自限性,可在15d内消退)。2001年Sidoroff等认为很多疾患可以导致皮肤脓疱样反应,其中药物所致的才可以诊断为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临床诊断需建立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用以排除非药物性AGEP,并提出了诊断评分标准。本例患者综合评分为(2+2+2+1+1-2-4+1+3-10+3)=-1分,不能诊断AGEP,或可诊断为AGEP综合征(AGEP′s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