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 ,女, 8岁,以“发热6天”入院 。 入院前6天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5℃,无寒战,自诉咽痛,伴轻微咳嗽,无痰,无腹痛、呕吐、腹泻。发病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3.8×109 /L,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47%,单核细胞7%,血红蛋白115 g/L。予利巴韦林、炎琥宁静点4天无效,转入我院。 发病以来,精神反应尚好,轻微乏力,无皮疹,食欲正常,无茶色尿,无体重下降。既往体健。家住河北农村,预防接种按时进行,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接触史。
入院查体 体重30 kg,呼吸24次/分,脉搏96次/分,血压110/80 mmHg。精神反应较好,发育、营养状态良,无皮疹,卡疤(+),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稍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肋下2 cm,质软,无触痛及叩击痛,脾肋下3 cm,质软。四肢关节无红肿。
感染性疾病 学龄儿童,急性起病,病程短,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状,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以网状内皮系统病变为主,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症状多变,病情轻重不一。可以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其他复杂的临床表现。患儿入院后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同时行EB病毒抗体检测。 细菌感染 患儿高热,感染中毒症状不重,除肝脾轻度肿大外,未见其他感染病灶。白细胞降低,以淋巴细胞为主,不符合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特点。但是冬末春初发病,伤寒应予考虑。典型伤寒病以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小儿伤寒病不同于成人伤寒,不典型者较多,热型也以不规则热为主。患儿入院后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静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并进行嗜酸细胞计数、肥达反应、血培养等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