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39岁,女性,四肢红斑,丘疹,丘疱疹伴瘙痒渐加重1月余。曾自行在外院诊断为虫咬皮炎,用激素药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无发热,等不适。
查体:四肢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红斑,丘疹,部分表面可见鳞屑,部分表面为暗红色,表面可见结痂。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表皮大致正常,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呈楔形分布。 其余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治疗:给外用卤米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NB-UVB光疗,效果一般。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是苔藓样糠疹的急性型,不属于副银屑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对某种感染( EB 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IV 等)的超敏反应,但有时却均未能分离到相关病原体,一般皮损呈多形性, 随病期变化而变化,特征性表现早期为出血坏死性丘疹,晚期可表现为萎缩性痘疮样疤痕,呈向心性分布,面部及掌跖很少受累。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不全,表皮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可见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内淋巴细胞呈楔形浸润,可见管外红细胞等,部分可以见到真皮浅层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这些组织病理改变与其临床表现相对应。 从临床上,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需要与“丘疹性坏死性结核疹”及“淋巴瘤样丘疹病”相鉴别,尽管皮损均表 现为坏死性丘疹及萎缩性疤痕,但病理上差异较大,丘疹性坏死性结核疹表现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及干酪样坏死,淋巴瘤样丘疹病可以见到异型的大淋巴细胞,免疫组化可进一步鉴别。追问患者病史,多数患者早期曾被诊断为“点滴状副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必要时应行病理检查,协助临床诊断。 治疗:目前治疗多针对可能的感染因素及血管病变。抗生素诸如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既有抗感染作用,也有抗炎作用,是目前主要治疗药物,也可局部外用他克莫司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