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0岁,因“气促、胸闷13天,加重3天”入院。病情特点: 1.中老年女性,急性起病。 2.患者13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胸闷,活动后加重,伴头晕、视物旋转、大汗,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同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侧手指麻木,无明显胸痛、背痛、喉部紧缩感或左上肢酸痛不适,无发热、咳嗽、咳痰,夜间尚可平卧入睡。上述不适进行性加重致全身乏力、无法行走,遂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少许腔隙性脑梗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肌钙蛋白T正常,血常规“白细胞:3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7.8%,中性粒细胞计数31.24*10^9/L”。于2016年10月6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诊断“脑梗死;2型糖尿病;颈椎退行性变;白细胞增多症”。查C-反应蛋白测定:>220mg/L,白细胞:3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0.1%,中性粒细胞计数:31.68*10^9/L。予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家属于2016年10月7日要求出院。出院后到非正规医院“中医”处就诊,在心前区、头部等多处行“放血疗法”后。9日,自觉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乏力改善、可行走。11日开始气促、胸闷较前加重,卧位明显,夜间侧卧入睡,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无明显胸痛、发热、咳嗽、咳痰等。上述不适进行性加重,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14日早上家属呼之无明显反应,遂到我院急诊就诊,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肋膈角清晰,心影普大型,心胸比约0.85;血常规:白细胞:14.1*10^9/L,中性粒细胞白分率:89.6%,中性粒细胞计数12.6*10^9/L。为求进一步诊治,急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渐渐差,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通畅。 3.既往于2个月前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病”,未规范治疗。
入院查体:T36.5℃,R38次/分,Bp137/78mmHg,急性病容,脉搏、足背动脉未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可及,呼之无明显反应,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双上肢散在色素沉着斑,脐下可见类圆形皮肤破损,唇紫绀,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4-5mm,对光反射迟钝。颈静脉怒张,奇脉,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左下肺呼吸音较低。心尖搏动未及,心电监护示心率搏动在40-200次/分,心音低频、遥远,律不齐,未及明显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及浮肿。 5.辅助检查:入院心电图(2016-10-14):房速伴2度AVB(2:1下传)、交界性逸搏、多导联T波倒置。胸片(2016-10-14,我院急诊):双肺未见异常,肋膈角清晰,心影普大型,心胸比约0.85,主动脉扩张、迂曲、延长,主动脉结向左突出。床旁B超示心包积液(无报告单)。头、胸、上腹部CT:右侧额叶、顶叶、右侧枕叶多发脑梗死灶;双肺渗出性改变,双肺下叶部分实变;大量心包积液;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床旁腹部B超:所显示肝、胆、脾大致正常。
诊断:1.脓毒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心包积液 2 脑梗死 3 高血压病 4 糖尿病。入院后完善相关捡查。床旁心脏彩超示大量心包积液。入院后立即予急诊心包穿刺、留置心包引流管、引流袋,引流出白色混浊样心包积液,住院期间反复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行心包冲洗,预防心包黏连。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复方曲肽注射液改善循环,予利尿排钾、补液、纠酸、镇痛、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心包积液:心包积液的常见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心包积液 包括结核、病毒(柯萨奇、流感等病毒)、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原虫(阿米巴)等; 2.非感染心包积液 包括肿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纵隔肿瘤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心脏损伤或大血管破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减、尿毒症、痛风等)、放射损伤、心肌梗死后积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