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原发性骨淋巴瘤

张医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原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主诉 病史

【一般资料】 患者,女,39岁 【主诉】 因腰部骨痛、活动受限1个月余,于2013年11月26日入我科。 【现病史】 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骨痛,臀部及大腿、小腿无放射性疼痛,伴腰部活动障碍,不能下床活动,为持续性酸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稍有缓解。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血生化、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沉、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均未见异常。腰椎核磁示TT10、TT11、L2、L3、L4、S1椎体及T10、L2左侧椎弓根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肿瘤性病变,以转移瘤可能性大。未给予特殊治疗。11月22日于外院行PET/CT检查示第3、6、10、11胸椎,第2、3、4腰椎,右第5肋骨,骶骨,双侧髂骨,右股骨头溶骨性骨质破坏,FDG代谢增高,考虑为淋巴瘤,左侧臀中肌、右锁骨上窝淋巴结受侵。未行特殊诊治,疼痛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以“腰部骨痛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头晕、乏力,无咽痛、鼻出血,无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无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特殊不适。

查体 辅查

【查体】 体检:体温36.5℃,脉搏86次/mm,呼吸17次/min,血压116/74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脊柱外形正常,未发现体表肿物,脊柱叩击痛阳性,胸椎及腰椎压痛阳性,未及骨擦音及骨擦感,腰椎活动障碍,余体检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4×109/L,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16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1.06%,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1×109/L。骨髓像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有核红为3.78:1.00,未见明显异常细胞,粒系、红系、淋巴细胞比例正常、形态正常,全片见巨核约160个,血小板易见,未见淋巴瘤细胞侵犯。建议行病灶骨髓活检明确诊断。

诊断 处理

【治疗经过】 2013年12月10日在CT引导下行左髂骨病灶骨髓活检,术后骨髓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示CD20、BCL-6、CD10、mum-1弥漫阳性,CD3、CD38、BCL-2XD21阴性,Ki-67阳性细胞大于50%,CD138部分细胞阳性。确诊为原发性骨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VA期,生发中心内起源)。2013-12—2014-04共行6个周期R-CEOP(利妥昔单抗600mg,VD,d0;环磷酰胺0.76g/m2,VD,d1;表阿霉素88mg/m2,VD,d1;长春新碱1.2mg/m2,VD,d1;泼尼松100mg,Po,d1〜5)方案化疗。2014年2月20日(3个周期化疗结束1个月)查PET/CT示:与外院2013年11月22日PET/CT检查结果比较,肿瘤对化疗反应较好,肿瘤代谢明显受抑制,表现为原胸3、6、10、11椎体、腰2〜4椎体、右侧第5后肋、骶骨、双侧髂骨体、右侧髂骨翼、右侧股骨头多发高代谢程度较前明显减低,原左侧臀中小肌部位高代谢肿块消失,局部未见高代谢现象,右侧锁骨上窝代谢异常增高淋巴结高代谢现象消失,全身其余部位未见典型高代谢肿瘤病灶。6个周期化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PET/CT(5月4日)示:与2月20日PETT/CT检查结果相比,原病灶部位代谢程度基本相同,放射性分布均匀,全身其余部位未见典型高代谢肿瘤病灶。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能独自下床活动,无明显骨痛。2014年5月12日至16日予以多发骨病灶放疗(剂量25Gy),目前仍门诊定期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生活基本自理。

发布于 18-06-06 12:44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