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8年肺部结节

彭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肺中叶肺泡性腺癌

主诉 病史

 患者,老年男性,约8年前体检时胸片示肺结节,进一步胸部CT示(图1)右上肺结节病灶,直径约0.75cm。后每年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病灶均无明显变化(图2,图3)。2008年6月复查胸部CT示(图4,图5)右上肺结节略增大,大小约1.46cm×1.10cm,边缘可见细小毛刺,邻近胸膜粘连凹陷;右肺中叶外侧段见片状模糊影;两肺散在多个类圆形小结节影;纵隔淋巴结显示。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及喀血,无消瘦,无低热。否认吸烟史。无遗传家族病史。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好,胃纳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查体 辅查

          体检:血压:160/80mmHg,T:36.5°C。神清,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心率72次/min,律齐,杂音未闻。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一指,质软,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NS(-)。          有高血压20余年,最高160/95mmHg,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比索洛尔降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约3年,服用瑞格列萘,血糖控制可。有慢性乙型肝炎20余年,目前服用恩替络韦抗病毒治疗。  

诊断 处理

右肺中叶结节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

随访 讨论

     本报道提供了1例长期随访的肺结节病例。肺部结节一直是呼吸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一般认为,肺部结节如2年无变化,多为良性病变。本例经8年随访,且PET/CT表现符合良性病变,最终证实为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近年来,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向肺泡细胞癌转化的问题受到临床关注。本例符合AAH—BAC—腺癌之发展过程,尤其中叶病灶的病理改变,恰好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   1. 长期无症状、无变化的肺部结节仍有可能恶化,临床医生应保持警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个体化的决定随访的间期和时间。 2. 我国的影像诊断技术已有长足进步,CT,MR,PET/CT等的应用,有助于肺癌的发现。但任何检查都有局限性,PET/CT也不例外。特别是孤立的肺泡细胞癌,可呈磨玻璃样淡薄阴影,PET/CT代谢多不增高,常误判为炎症性改变。虽然我们应尽量立足于无创检查,但对于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有创技术的适时介入是必须的。 3. 肺癌患者在不同肺叶发现病灶,并不一定是转移,应仔细鉴别,这关系到疾病的分期和治疗。

发布于 18-05-26 11:46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