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CT诊断原发性肝脏类癌

郭医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原发性肝癌

主诉 病史

患者 女,2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口服避孕药史。专科体检: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Murphy征(-),移动性浊音(-)。  

查体 辅查

实验检查:AFP(-),CEA (-),血常规(-)。B超检查示:肝右叶实性结节,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声不均匀;CT平扫:肝右叶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影,边界清,其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央液化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4)。  

诊断 处理

图1 肝右叶可见一圆形囊实性肿块;图2 动脉期肿块边缘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压迫第1肝门;图3 静脉期肿块边缘强化更加显著;图4 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下降,中央囊性部分三期均无强化;   术中所见:胃肠、胰、脾及盆腔脏器无异常,肝脏淤胆肿胀,呈黄褐色,胆囊质硬,肿瘤位于Ⅷ段,大小10 cm×9 cm,质硬,红黄相间,部分向包膜外突出。术后病理:肝脏类癌(图5)。  

图5 病理示: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排列呈结节状或岛屿状构型,部分呈小管状构型,细胞轻度异型,伴有坏死(HE ×40)  

随访 讨论

讨论:   肝原发性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 tumor,PHCT)又称肝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女性多见,少数病例有类癌综合征表现,其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脱去其羧基变为活性胺的能力,而肝脏中不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因此,类癌极少发生在肝脏。   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类癌的细胞来源存在较大争议,传统观点认为,PHCT 起源于异位的胰腺组织或肝内的肾上腺素能组织,另有观点认为由肝内胆管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增殖形成的可能性更大,而原发于肝脏的类癌较少出现类癌综合征,多表现为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本例患者尚未出现内分泌肿瘤相关症状。CT 表现:肝脏大多无肝硬化背景,平扫病变大多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内常有液化坏死区,为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的边缘部可见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可出现早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其内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   本例患者CT 表现为肝脏内囊实性肿块影,边缘较清,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中央部分未见强化。其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MRI表现:T1W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多表现为等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区,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厚壁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低信号无强化区。   PHCT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原发性肝癌:与PHCT都表现为富血供,增强后强化明显,但原发性肝癌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AFP多呈阳性,合并腹膜后转移的比例较PHCT高;(2)原发性肝淋巴瘤:罕见,其影像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病灶边界更加清晰,且多伴有全身淋巴结及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3)肝脏转移瘤:结合其他器官的原发肿瘤,一般不难鉴别。当发现肝脏实质性肿块,且AFP阴性,而全身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肝外其他器官未发现原发肿瘤时应考虑PHCT 的可能。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  

发布于 18-04-12 17:12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