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舌底区隆起,无明显肿胀、疼痛等不适,自述影响发音,睡眠打鼾。患者未行特殊治疗,门诊以“舌底囊肿”收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7/77 mmHg(1 mmHg=0.133 kPa),胸廓对称无畸形,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面部对称,张口度约三横指,开口型正常,下唇无麻木,双侧口底自舌系带至双侧下颌磨牙后区隆起,大小5.0 cm×5.0 cm×4.5 cm,边界较清,质韧,无明显触压痛,张口见肿物抬高至舌体后移,舌体活动可,吞咽正常,上下颌牙齿、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CT示:口底部偏左侧见不规则低密度肿物影(图1A),CT值约39 Hu,边界欠清晰,肿物挤压咽腔,导致咽腔受压变窄(图1B)。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舌底肿物切除术,术中沿舌腹部中线、口底中线及舌腹双侧边缘根部切开黏膜及少许肌层,暴露肿物,见肿物表面出血较多,实性,边界不清,侵及舌体肌层,大小7.0 cm×4.0 cm×2.5 cm,见舌神经侵入肿物内,切断舌神经,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散碎瘤组织4块,总大小7.0 cm×4.5 cm×2.5 cm,灰白、灰红色,表面部分光滑,带部分包膜,呈分叶状,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质中。镜检:纤维血管组织将肿瘤分隔呈分叶状或巢状(图2A),瘤细胞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混合构成,主细胞呈多角形,内有圆形或椭圆形核,胞质呈细颗粒状伴小核仁(图2B)。瘤细胞周边分布着含嗜酸性胞质的梭形支持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SMA、CD56、Syn (图3A)、CgA、NSE均阳性表达;Ael/AE3、P63、CK5、Calcitonin、TG、1TF-1、HMB45、MyoDl、Des、CD34均表达阴性;Ki-67增值指数>10%;S-100(图3B)支持细胞阳性。
病理诊断:外院病理结果示:(舌底)神经内分泌肿瘤,考虑副神经节瘤,瘤细胞生长活跃,建议随诊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种生长缓慢、血运丰富、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0.12%,而发生在舌底区的副神经节瘤在临床上更为罕见。 副神经节系统早在胚胎期即发育,由肾上腺髓质和散在分布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两部分组成。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包括颈动脉体、主动脉肺动脉体、颈静脉鼓室、迷走神经体、喉和散在分布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节。肾上腺外副神经节分为交感和副交感两型,是血氧分压、CO2和H+浓度的化学感受器,因此具有调节呼吸的功能。交感神经副神经节主要在躯干中轴区域沿着椎前、椎旁交感干分布,并见于盆腔器官内或周围的结缔组织。而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几乎均位于头颈部,沿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分支分布。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发生的肿瘤即副神经节瘤,一般均以解剖部位命名,包括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喉副神经节瘤。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颈动脉分支、中耳颞骨和迷走神经沿线,此外肿瘤还可见于发生在喉、鼻腔、眼眶、主动脉、纵膈、气管和甲状腺等部位。本例患者肿物位于舌底远离大血管,可能来自迷走神经末梢的神经嵴细胞。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绝大多数无内分泌功能,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或肿瘤较大时邻近器官出现压迫等症状,本例患者病程长达2年。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有1%~3%可分泌神经递质和神经激素。约10%的头颈部神经节瘤患者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一些遗传性副神经节瘤大家族的基因分析,发现3个肿瘤相关基因:llq23染色体上的PGL1基因,11q13.1染色体上的PGL2基因和lq21~q23染色体上的PGL3基因。研究表明PGLI基因为SDHD,PGL3基因为SDHC,两者均编码线粒体呼吸链蛋白。在对8例散发性(非家族性)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研究发现,散发性和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具有相似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 增强CT、MRI在诊断副神经节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中起重要作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具有特定的解剖学位置和影像学表现。颈动脉体和迷走神经的副神经节瘤典型的CT像:均质的、血管丰富的、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若有出血和局部栓塞则出现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CT扫面显示肿瘤膨胀性生长,侵入颈静脉孔。所有副神经节瘤MRI影像学特点相似,Tl信号表现为边界清晰,局部伴有空洞的高密度影。直径大于2 cm的肿瘤在T2加强信号可见“胡椒盐”征象,这与肿瘤血管丰富并伴出血或血流缓慢有关。超声和血管造影也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对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的确诊最终还需病理检查大体检查:肿瘤大小通常为2.0~6.0 cm(平均3.8 cm),质韧有弹性,边界清,周围有薄层纤维包膜,分叶状,切面呈黄色、棕褐色、灰白灰红色,部分区域伴出血及纤维化。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腺泡状或Zellballen结构。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将肿瘤分隔呈分叶状、巢状或片状弥漫性生长。主细胞呈多角形,内有圆形或椭圆形核,胞质呈嗜酸性细颗粒状伴小核仁,或含明显的空泡,偶见核内包涵体。间质可出现纤维化、透明变性。瘤细胞周边分布着含嗜酸性胞质的梭形支持细胞。免疫表型:主细胞Syn、CgA、NSE阳性表达,CK、CEA、S-100和降钙素(Calcitonin)阴性;支持细胞S-100和GFAP阳性表达。舌底部副神经节瘤需与血供丰富的海绵状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间叶源性肿瘤以及舌鳞状细胞癌进行病理鉴别诊断。 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对放疗不敏感,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完整切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行为主要取决于细胞特性和肿瘤的部位,恶性病变罕见,诊断恶性副神经节瘤可靠指征根据是否存在转移,而不是通过细胞异型性来确定。本例患者会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建议患者术后密切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