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2岁。“体检彩超发现盆腔包块1天”入院。患者于1天前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院治疗。既往史:有II型糖尿病史,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入院体格检查:T36.3℃,R20次/min,P70次/min,BP120/80mmHg,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入院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糖化血红蛋白5.2%;糖类抗原724、Cyfra21-1、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均阴性。妇科彩超示:右侧卵巢见一3.7 cm×3.3 cm低回声包块,内见点状强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内可探及血流信号,RI0.62(图1)。
在完善相关检查无禁忌证后,行腹腔镜下探查右侧卵巢增大约5.0 cm,呈实性,遂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卵巢Brenner瘤(图2)。
免疫组化:P16(+),CK20(-),EMA灶(+),CA125(-),CK8/18(++),CK5/6(+++),CK7(+++),Ki67(-),P53(-),P63(+),CEA(-),α抑制素(-),S100(-),WT-1(-)。
卵巢良性Brenner瘤又称勃勒纳瘤或纤维上皮瘤,是一种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仅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2%。该病由Brenner在1907年首先报道,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目前文献中良性病例报道较多,交界性和恶性发病率较低。本病高发年龄为30~60岁,文献所报道的病例中恶性组较良性组发病获得病理诊断晚10年,卵巢恶性Brenner瘤平均发病年龄为60.3岁。 良性Brenner瘤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可为体检中发现或因非特异性的腹胀、腹痛、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而就诊。上述症状在交界性或恶性组更常见。卵巢Brenner瘤单侧多见,偶见双侧发病,双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性,体积一般较小,部分病例体积巨大,常见于交界性或恶性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临床实践操作中可能由于卵巢Brenner瘤少见,且超声诊断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在术前诊断中误诊率高。依据Brenner瘤内的成分可分为囊性、实性及囊实性。目前少量文献报道发现卵巢良性Brenner瘤实性、囊性肿块较多,囊实性肿块少见。 超声检查肿块实性部分为低回声,囊性部分为无回声区,囊性无回声区内可有细小低回声分隔。多数文献报道卵巢良性实性Brenner瘤多伴有不定形钙化,后方回声衰减明显,呈“蛋壳”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瘤内血流不丰富,并认为实性成分内广泛钙化是Brenner瘤的典型病理表现。本例卵巢Brenner瘤术后与病理学检查对照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本例属更少见的囊实性卵巢良性Brenner瘤,超声所见实性部分多发点状强回声为瘤内钙化,但由于钙化小,未出现所谓典型的“蛋壳征”。此外CDFI显示瘤内血供丰富,与既往文献报道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