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9岁,退休工人。因妄闻、疑人害己40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于40年前耳边凭空听到一些说话声,内容则说不出。逐渐出现敏感多疑,认为别人怀疑自己偷了东西,派出所动员所有邻居都来监视自己,邻居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针对自己,自觉家中有窃听器,因此把家中的电视、收音机开到最大音量,以此来扰乱他们的窃听行为。认为楼上邻居走动发出的声音也是针对自己的。见到有人在楼下谈话开了灯才将自家的灯打开,防备别人用红外线来监视自己。楼上下水道漏水,便认为这是楼上的人在释放“毒液”来毒死自己等。故患者拒食,夜不入眠。在当地精神病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氯丙嗪"为主的治疗,病情改善。但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多次停药致病情复发。表现基本同前,先后应用利培酮、氯氮平及阿立哌唑等药物。但患者逐渐变得淡漠,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丧失劳动能力。3天前夜不入眠,胡言乱语,遂入我院。
T36.0℃,P78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心肺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 意识清,仪容不整,接触被动,问答切题。存在片断的幻听,可疑被害妄想,被控制体验,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自知力不完整。
入院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入院后予既往药物氯氮平200mg/d,奥氮平15mg/d控制精神症状。入院治疗1个月左右,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8.5℃以上,神志清楚,表现大汗淋漓,全身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阴性。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10.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1.24%; 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6370IU/L,偏高; 胸部CT示肺部感染,考虑恶性综合征,予停抗精神病药,头孢曲松联合左克抗炎治疗及能量补液支持。1周后患者体温仍偏高,肌张力未有明显缓解,颈项强直,神志清,血压正常,无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予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药止血,尼莫地平拮抗脑血管痉挛;2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肌张力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复查头颅CT示出血吸收,好转出院。
恶性综合征由法国精神病学者Delay于1960年首次报道,是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肌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明显的精神症状。该患者既往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临床表现与上述表现相似,故临床固定思维模式诊断为恶性综合征。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为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代偿空间较大,出血速度慢且量少,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不明显,另一方面老年人痛阈值高,患者多表现无明显头痛,只表现为颈项强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2周内因脑膜刺激可发生高热,但老年患者起病较缓慢,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意识障碍及脑实质损害症状较严重,常见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和胆道感染等并发症,易漏诊或误诊。回顾本病例的治疗过程,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应存在固有思维模式,值得大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