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学生,因“考试前出现不正常,感觉上课的内容完全听不懂,焦虑、害怕、紧张,起病2个月余”,于2008年2月20日来门诊治疗。之前曾服用舍曲林(左洛复),奥氮平(再普乐)等药物2天。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等)均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神清,仪整,神情紧张,不断地努嘴,说话幼稚,犹如三四岁儿童,称什么也不知道,否认有幻觉及妄想,称自己胆小、易紧张。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予奥氮平片(再普乐)5mg,qd治疗。3月11日来门诊复査,症状依然,不能走长路,人要倾斜。精神检查:表情呆板,神情木然。改为口服利培酮片(维思通)lmg, qd;苯海索2mg,bid。3月18日患者主诉学习压力大,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现紧张,常哭泣。精神检査:神清,未见精神病性症状,反应迟钝,情绪低落。予舍曲林片(左洛复)起始剂量25mg,qd,逐渐增加到50mg,qd;利培酮片(维思通) lmg,qd;苯海索2mg,qd。4月15日患者自觉皮肤搔痒,搔破,紧张加剧,肌肉强直,大量出汗及发热(38.6℃),尿失禁史。
精神检査:神清,紧张状态,吞咽困难,发出尖叫,言语表达困难,出汗明显,肌张力增高。同时辅助检查:肌酸磷酸激酶(CK)801U/L,谷草转氨酶(AST)55 U/L,乳酸脱氢酶 (LDH) 286U/L。
考虑为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停用前述药物。予维生素B1 20mg,tid;维生素C 20Omg,tid;扑尔敏200mg,tid;劳拉西泮0.5mg,bid治疗。1周后复査症状缓解。
讨论: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罕见、危险的不良反应,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NM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药物的锥体系反应和体温调节障碍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肌强直、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大汗、意识障碍、昏迷等,如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死亡,迅速识别和采取治疗措施是重要的。 出现NMS的危险因素有许多报道本病例所涉NMS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与抗精神病药物的替换、药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个体的易感性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快速改变是导致NMS出现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发生在NMS起病前的5天之内,在停用药物治疗之后NMS发作的风险仍然可以持续长达20天甚至更久。 髙效价精神药物的使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均可引起此种 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既往认为发生风险极低,但也有伴发NMS的个案报道另一方面,NMS的发生也可能与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有关。精神运动性激越、紧张症、意识障碍是常见的NMS的临床前期症状,研究证实也是发生NMS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在使用精神药物与发生NMS之前,这些精神症状本身可使患者发生NMS的危险性增加;这些症状常常合并存在或相互包含。 有时精神运动性激越可能是紧张症的部分表现,可能使体内热负荷增加,恶化精神药物所致的体温调节平衡机制的受损,或更容易与衰竭、脱水等状态相关联。使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紧张症本身与低多巴胺状态相关,可被精神药物导致的多巴胺阻滞所强化。 此外,发生NMS的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高温环境、应激、湿度和合并使用锂盐、抗胆碱能和抗抑郁药物等因素。 当NMS发生时,应停服所用抗稍神病药物,同时给予补液、 纠正酸碱失衡、降温、预防感染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对NMS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避免发生NMS、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治疗护理上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