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发现盆腔肿物进行性增大2年 

张医师   上海民康医院有限公司
子宫平滑肌瘤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肌瘤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31岁,发现盆腔肿物进行性增大2年,2016-2-4入院,0-0-0-0,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1岁,4-6/28-30天,经量中,痛经(+),LMP:2016-1-14。患者2014年体检妇科B超发现“卵巢囊肿”(具体不详),建议随访。患者当时无腹痛腹胀、月经紊乱、尿频尿急等不适。2015-1-29我院查妇科B超示:宫底后壁低回声区26*27*27mm,其旁低回声区直径17mm,子宫左后方无回声区43 * 34 * 41mm,内见密集细回声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左卵巢囊肿(内膜囊肿可能)”。2016-2-3我院复查妇科B超示:宫底后壁低回声区33*28*35mm,其旁突出低回声区直径23mm,后壁下段边界模糊等回声区直径15mm;子宫后方无回声区54*34*51mm,内见回声隔及密集细回声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左卵巢囊肿(内膜囊肿可能)”。患者近一年来偶有痛经,近半年感左下腹酸胀,无突发腹痛,无白带异常,无月经紊乱,无尿频尿急等。现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门诊拟“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一般情况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已婚,未育,有性生活史。0-0-0-0,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1岁,4-6/28-30天,经量中,痛经(+),LMP:2016-1-14。

查体 辅查

查体:专科检查:外阴:(-) ;肛诊:子宫前位稍增大,活动度差,左侧附件区可及一囊性包块,直径约5mm ,活动度可,未及明显压痛,右侧附件区(-)。 辅助检查: 入院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病毒与螺旋体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 心超:LVEF:67%,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胆囊肝胰体脾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2015-1-29我院查妇科B超示:宫底后壁低回声区26*27*27mm,其旁低回声区直径17mm,子宫左后方无回声区43 * 34 * 41mm,内见密集细回声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左卵巢囊肿(内膜囊肿可能)”。 2016-2-3 我院门诊妇科B超:宫底后壁低回声区33*28*35mm,其旁突出低回声区直径23mm,后壁下段边界模糊等回声区直径15mm;子宫后方无回声区54*34*51mm,内见回声隔及密集细回声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左卵巢囊肿(内膜囊肿可能)”。

诊断 处理

诊断:   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左侧) 2、子宫平滑肌瘤 3、子宫腺肌病   治疗: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于2016-2-6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卵巢囊肿剥离术+子宫肌瘤挖除+子宫修补+盆腔粘连松解术,术中探查见:大网膜粘连悬吊于右侧盆壁及前腹壁。子宫后倾,增大如孕2月,宫底后壁突出浆膜下肌瘤5*5*4cm,由三枚融合而成,肌瘤下半部分及整个子宫后壁被肠段致密包裹,分解肠段粘连后见子宫后壁肌层僵硬,左卵巢增大呈囊肿,大小5*4*5cm,粘连固定于左侧阔韧带后叶及左侧宫骶韧带,右侧卵巢及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术顺安返。术后经抗炎止血补液促宫缩等治疗.注意休息和营养,禁盆浴及房事1个月,严格避孕一年。

随访 讨论

随访:定期妇科门诊随访,初次随访术后2-3个月,术后予以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每28天皮下注射一次,共三次。  

发布于 16-12-08 20:03

1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