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一例

罗医师   荆州市荆州区第二医院
不典型川崎病 川崎病

主诉 病史

患儿,男性,1岁零1个月,因发热2d,伴流涕1d入院。入院前2d出现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波动,门诊给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体温不降,门诊以“急性咽炎”收住院。

查体 辅查

入院査体:患儿体温40℃,心率140次/min,呼吸40次/min,热病容,背部可见小片红色斑疹,眼结膜充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无其它异常体征。血常规WBC 18.44*10^9/L,N 41.24%,L 50%,PLT 327*10^9/L,CRP 24.9mg/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边界模糊。入院3d后患儿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咳嫩,皮疼较入院时增多,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明显,心脏彩超检査示左心房内径扩大,血常规WBC 15.74*10^9/L,PLT 260*10^9/L,血沉(ESR)22mm/h

诊断 处理

纠正诊断:不典型川崎病 治疗:给阿司匹林口服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g/kg分2次治疗。治疗6d后体温36.2℃,口唇红润,结膜充血不明显,左颌下淋巴结有肿大;血小板PLT 547*10^9/L,血沉(ESR)21mm/L/h。治疗17d后心脏彩超检査未见异常。

随访 讨论

讨论: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气但本病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且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误诊率较高。诊断标准主要是按发热5d以上,伴有:(1)四肢变化,(2)多型性红斑,(3)眼结膜充血,非化脉性,(4)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5)颈部淋巴结肿大5项临床表现中的4项者,排除其它症状后,即诊断为川崎病。如果要做到尽董满足除发热以外的4项以上临床表现往往会导致某些不典型病例早期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良预后,引起严重并发症。本例以发热伴流涕起病,背部出现多发性小片红色斑疹为早期临床表现的少见,本例发热5d,入院后3d正确诊断并及时应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未出现并发症。

发布于 16-12-05 11:05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