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0岁,因"反复心悸伴咳嗽10余天" 门诊入院。 病史特点及入院时情况: 1、老年女性,急性病程。 2、患者自诉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心悸,自摸脉搏发现有脉搏快,节律不整齐,伴有咳嗽、咳黄色浓痰,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无头痛,无畏寒、发热,无黑矇、晕厥,无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休息后可稍缓解,多于情绪激动、劳累后出现,与进食、运动无明显相关。今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三联律",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请结合临床",患者在门诊输液(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抗炎三天未见明显好转,拟诊为"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收住我科。患者平日一般情况可,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特殊,体重无下降,体力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否认高血压病、乙肝病史,无明显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8℃ P90次/分 R20次/分 BP130/70mmHg,神清,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叩诊心界不大,HR90次/分,律不齐,可及6-10次/分早搏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NS(-)。5、辅查:暂缺。
初步诊断:1.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三联律 2.肺部感染 尿液检验(晨尿): 25.60 ul↑, 凝血六项(静脉抗凝血):APTT 38.1 秒↑, 急诊心肌标志物(静脉血):CK-MB 29 IU/L↑、α-HBDH 236 IU/L↑、LDH 292 U/L↑, 生化检验(静脉血):GLU 10.4 mmol/L↑、Urea 2.7 mmol/L↓, 血细胞分析(住院)(静脉抗凝血):LYMPH% 19.3 %↓、NEUT% 76.5 %↑、MCHC 318 g/L↓、*PLT 301 ×10^9/L↑、PCT 0.30 %↑。 肝功能检验(静脉血):TBil 33.5 umol/L↑、DBil 10.9 umol/L↑、IBil 22.60 umol/L↑、GGT 39 IU/L↑、TP 64.1 g/L↓, 血脂检验(静脉血):HDL-C 2.33 mmol/L↑、LDL-C 2.26 mmol/L↓、ApoAI 1.92 g/L↑、ApoB 0.73 g/L↓、ApoAI/ApoB 2.63 ↑。 乳腺超声:右乳腺实质性结节 、右乳外上象限局部腺组织声衰减,建议行钼钯检查。患者表示暂不予考虑。 心电图:1.窦性心率2.T波改变伴Q-T间期延长。向量图:心肌复极异常。异常频谱图。 心脏彩超:主要测值(括号内为成人正常参考值):主动脉根部内径:26(20-35mm) 左房内径:21(19-35mm) 左室舒末径:43(男35-55mm,女35-52mm) 左室缩末径:29(25-35mm) 室间隔厚度:10(6-11mm) 左室后壁厚度:9(6-11mm)右室内径:14mm 右室流出道:20(20-30mm) 主肺动脉内径:21(<26mm) 左室收缩功能:FS:34(24-35%) EF:63(50-80%) SV:53(35-90ml/B) 左室舒张功能:E/A<1 E’/A’<1 ①、各房室不大。房、室间隔未见回声中断及过隔血流。左室壁厚度正常,静息状态下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运动幅度在正常范围,未见明显节段性运动异常。 ②、各瓣膜形态、结构正常,主动脉瓣探及面积约1.4cm2反流束。三尖瓣探及面积约6.4cm2反流束,最大反流速度约2.9m/s,压差约33mmH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43mmHg。其余瓣膜启闭好,未见异常血流。 ③、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径正常,主动脉管壁回声未见异常。主动脉、肺动脉内血流信号未见异常。心包腔未探及液区。 心脏: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三尖瓣中度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治疗:入院后予护胃,调控心律、改善循环、抗感染治疗。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142.5mg后患者仍出现频发室早,改用胺碘酮,逐渐减量到维持剂量0.2mg qd(用5天停2天),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1.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三联律 2.肺部感染 3.心脏瓣膜病? 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三尖瓣中度反流 轻度肺动脉高压 3.右乳腺实质性结节(考虑增生可能性大)
讨论: 患者既往否认有明显咽痛、关节痛病史,心脏彩超提示未见明显瓣膜病变,如瓣环钙化、纤维化、粘连、增厚等。其胸闷、心悸除了考虑频发室早外是否还考虑心脏瓣膜问题?因其发病症状(包括风心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钙化性瓣膜病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且活动后加重,经检查发现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等症状。该患者诊断存在疑问,请各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