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3岁,因"反复胸闷6年余,加重1周"门诊入院。 病史特点及入院时情况: 1、中老年女性,慢性病程。 2、患者自诉6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呈剑突下为主的阵发性闷胀性疼痛,多在睡醒后出现,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左右,不影响活动,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未见明显缓解,活动或分散注意力后可缓解,无明显胸痛、放射痛、气促、呼吸困难、心悸,无头晕、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复视、耳鸣,无咳嗽、咳痰,无腹胀、腹痛,无黑朦、晕厥,无反酸、嗳气,04年曾到广西医科大住院治疗,行冠脉造影术未见明显异常(具体不详)。之后上症仍反复发作。近1周来上症加重,伴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按压后感舒服),持续时间延长,今日遂到我院门诊就诊,拟诊为"胸闷查因"收入院。病后精神、睡眠、食欲差,大小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改变,体力无明显下降。 3.既往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150/90mmHg,平时自服"左旋氨氯地平 1.5 # qd"降压,平时血压控制尚可。有"慢性胃炎"病史,未行胃镜治疗。否认甲亢、胆结石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明显药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4℃,P79次/分,R20次/分,Bp150/90mmHg,神清,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稍向左下扩大,心率79次/分,律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NS(-)。
初步诊断:1.胸闷查因(冠心病?) 2.高血压病1级(高危组) 治疗方案:予抑酸护胃、营养心肌、调脂稳定斑块及降压等支持对症治疗。 进一步诊疗: 血常规示:白细胞4.52x109,中性粒细胞56.7%,红细胞4.45x1012,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274x109; 血凝四项未见异常; 生化示:血清葡萄糖6.7mmol/L,血尿酸115umol/L,LDH191U/L,钠147mmol/L,氯109mmol/L,余项未见异常; 肝功示:总蛋白61.5g/L,总胆汁酸11.5umol/L,甘油三酯1.28mmol/L,余项大致正常; 血脂未见异常; 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 血气分析:未见异常。 心电图正常。动态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未见异常; 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心脏彩超示:轻度三尖瓣返流; 胃镜示:1、胃底多发性息肉,2、非萎缩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 冠脉CT:未见异常。 最后诊断:1.高血压病1级(高危组) 2.胃底多发性息肉 3.非萎缩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
讨论: 这个病例本身并不复杂。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院为“”“胸闷”患者安排冠脉造影之后便很快的把病人“”周转“”出去了,并没有诊断明确,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胸闷的原因很多,包括功能性的,器质性的如肺部、心脏、贫血、胃肠道等。从病史上看,该患者考虑心功能失调可能性很大,但仍需要各个器官逐一排查后方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