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确诊原发性脾淋巴瘤1例!

曹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淋巴肉瘤 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主诉 病史

患者:女,66岁 主诉:体检发现脾脏肿物11月余 病史:患者11月前体检时查腹部彩超,结果提示“脾脏肿物(大小约3.5*3.6cm),考虑肿瘤可能性大”,建议患者至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由于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一直未予重视。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中下腹闷胀不适,伴纳差,无伴恶心、呕吐,与体位及进食无关,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半年来患者闷胀不适感反复发作,腹部彩超提示“脾明显增大(脾长径235mm),脾内多发实性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

查体 辅查

查体:脾脏于左侧肋缘下脐水平以下触及(高度肿大),脾脏表面可扪及多个结节状包块,较大者位于脾下极,大小约10*11cm,表面凹凸不平。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脾明显增大(脾肋间厚径:82mm,脾长径:235mm,脾门静脉内径:7mm),脾内多发实性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肝多发囊肿。

诊断 处理

诊断:脾肿瘤(?) 治疗: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腹部MR:脾区巨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1*88*214mm),考虑脾脏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PET/CT示:脾脏明显增大并多发结节、肿块,代谢活跃,考虑脾脏恶性肿瘤(淋巴肉瘤或HL、血管肉瘤可能性大)。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脾切除”术后病理示:送检脾脏组织结构破坏,见大量较一致的中等大小圆形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有异型性,胞浆少,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粗,核分裂象易见,并伴有大片坏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免疫组化结果(②):CD3(散在+),CD45RO(散在+),CD20(弥漫+),CD79α(+),CD21(FDC+),CD23(FDC+),Bcl-2(+),Ki-67(80%+),CD10(-),Bcl-6(+),MUM1(+),CD5(散在+),CyclinD1(-),κ(+),λ(+);(⑩):CD21(-),Bcl-2(+),CD10(-)。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遂予R-CHOP方案(美罗华600mg d1,CTX1.0g d1,VCR2mg d1,多美素60mg,地塞米松20mg d1,强的松45mg d2-5),并辅以水化、碱化、护胃、护肝治疗,化疗过程顺利。

随访 讨论

1、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也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以前者较为多见。 2、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疼。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 3、超声表现:脾脏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回声区,内部可间杂以较强回声与无回声区。CT表现:①脾脏增大,脾脏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②主动脉周围可有成堆的肿大淋巴结。③脾内病灶在增强扫描时显示更清楚。④腹膜后淋巴结则强化程度很低。

发布于 16-05-08 19:58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