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左乳纤维囊性乳腺病

马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纤维囊性乳腺病

主诉 病史

1.患者女,45岁。 2.发现双乳房无痛性肿块3周,来院就诊。 3.既往史: 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无卒中、冠心病等病史。

查体 辅查

1.查体:双乳外观对称,发育正常,皮肤表面无红肿。双乳房多发肿块,右乳大者大小17*16mm,左乳大者大小29*17mm,边界欠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双侧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 2.辅助检查: 乳腺B超: 两侧乳腺组织紊乱,内见片状及条索状低回声区,无包膜,无球体感。 右乳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大者位于12-1点乳头旁,大小18*12mm,形态欠规则,边界清,内见分隔。另 一大者位于9点,距乳头2cm,大小21*7.5mm。左乳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大者位于9-10点乳头旁见,大小41*14*34.5m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见分隔。另一大者位于2点,距乳头3cm,大小23*14mm。另见左乳4点,距乳头3cm见一无回声区,大小16*10mm,形态欠规则,壁厚毛糙,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乳部分囊肿内透声欠佳。 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块及形态饱满的淋巴结。 结论1.乳腺低回声区(乳腺病)符合乳腺小叶增生声像图表现 2.双侧乳腺多发囊性包块

诊断 处理

完善相关检查后,取左乳房内上弧形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腺体,在其深面触及多发肿块,较大者3cm×2cm肿块,肿块有包膜,将肿块及周围腺体完整切除。 术后病理: (左乳6点):囊性乳腺病。 (左乳9-2点):囊性乳腺病,伴导管上皮增生,大汗腺化生,局部囊肿破裂伴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 (右乳9-2点):囊性乳腺病,局部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 术后临床诊断: 左乳纤维囊性乳腺病

随访 讨论

1.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命名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而是以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增生伴囊肿形成的一种乳腺结构紊乱的疾病,故国外学者称之为纤维囊性乳腺病。由于疾病各个时期的临床表现不同,故而有各种各样的命名,如乳腺增生症、小叶增生和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结合临床与病理发现,命名为纤维囊性增生病较为合适。 2.纤维囊性乳腺病的病因:该疾病为女性乳房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在30-5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可达15%左右。内分泌紊乱是造成纤维囊性乳腺病的主要原因,乳腺是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等激素的靶器官。雌激素可使乳腺导管扩张、延伸,促进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和糖的利用,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促进组织内水、钠潴留。孕激素可使已被雌激素即或的腺泡进一步发育成小叶,还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组织内的水钠潴留。催乳素对乳腺上皮的生长和发育同样有促进作用。当提内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增加,或孕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减少时,造成提内激素内环境的失衡,最终引起乳腺结构的紊乱。目前已证实,黄体生成素可以促进卵巢内卵泡成熟与排卵,继之促发孕激素与催乳素的分泌。两者均可促进乳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 也有学者认为口服避孕药可能会诱发纤维囊性乳腺病,服用黄嘌呤及其他结构相似的药物、吸烟可能加重病情。 总之,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是十分错综复杂的,雌激素的致病作用较为明显,而孕激素和催乳素等的作用,有待于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索与阐明。 3.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后者是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 治疗目的:明确诊断,避免癌变的漏诊和延误诊断。 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内分泌治疗方法: 由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故可用抗雌激素药物治疗。 (1) 三苯氧胺,是一种雌激素拮抗药,研究显示,他莫西芬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的有效率在 80% 左右,由于他莫西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长期应用此药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和肝细胞癌的危险增高),医生和患者存在一定的顾虑。 (2)托瑞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与他莫西芬相同,但无雌激素样作用,安全性较好,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药物。

发布于 16-03-29 22:03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