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经方的魅力——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一例

罗医师   广州新海医院

主诉 病史

李某某,男,19岁。 主诉:反复上腹胀5年,加重半月。 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上腹部饱胀,每于少量进食则饱胀加重,自诉“如有皮球在腹中”,伴嗳气,胃纳差,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无腹泻,无发热,曾在多处求医症状未见缓解,并于半月前吃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刻下症见:上腹部饱胀感,按之无形,伴嗳气,肠鸣矢气频频,恶心干呕,无腹痛腹泻,无反酸,无呕吐,胃纳差,稍进食则饱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查体 辅查

查体:T 36.4℃,P71次/分,R 18次/分,BP 102/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中等体型,面容正常,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苍白、发绀,无皮疹及皮下出血,无肝掌、蜘蛛痣,皮肤弹性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头颅无压痛;眼睑无水肿、下垂,眼球无凸出、凹陷,各向运动充分,无震颤,结膜无苍白,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苍白、发绀,口腔粘膜完整无破溃,伸舌居中,无震颤,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无抵抗,未触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怒张,肝颈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未闻及颈部血管杂音。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侧触觉语颤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未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触及心尖搏动,各瓣膜区未触及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71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腹软,上腹部鼓胀,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物,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肝、脾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约7次/分,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淡红苔薄白腻(见图),脉缓,双关滑。 辅查:胃镜、上腹部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处理

诊断:痞证——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证。 治疗:治法:和中降逆消痞。 处方:法夏15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6g,黄连6g,大枣3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

随访 讨论

随访:患者服用半夏泻心汤5剂后,上腹部饱胀感明显减轻,嗳气,肠鸣矢气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守前方加白术15g,枳实12g,再进7剂,上腹部饱胀感基本消失,随访6月未见复发。 讨论: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法之代表方剂,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道,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更是简单明了地指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金匮要略心典》指出“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阴升阳降,痞将自解;人参、甘草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此例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嗳气、肠鸣矢气频频、恶心干呕,脉象双关滑,是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交结于中所致也,治疗当用辛开苦降之大法,使脾胃恢复升降之功能,阴升阳降、气机通达则痞自消矣。

发布于 16-03-26 22:18

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