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早期乙状结肠癌一例(T1N0M0),化疗 OR 不化疗?

吴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乙状结肠癌 腹水 肿瘤

主诉 病史

患者,男,61岁,因“大便性状改变3个月伴间断便血1月余,发现结肠息肉1月”来院就诊。 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变细伴次数增多,1个月前出现大便带血。无腹痛、腹泻、呕吐,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月前我院门诊就诊,查肠镜:结肠多发息肉。后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行肠镜下息肉摘除术,肠镜病理提示,乙状结肠:管状腺癌;直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查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 3.91 ng/mL ,癌胚抗原(CEA) 5.44 ng/mL ,糖类抗原(CA125) 10.57 U/mL ,糖类抗原(CA199) 8.40 U/mL 。因结肠癌诊断明确,转入我科手术治疗。

查体 辅查

查体:神志尚清,腹部外形腹部外形无异常,腹壁柔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指阴性,未见其余特殊查体发现。 辅查:血常规:白细胞 8.4 *10^9/L ,红细胞 4.77 X10^12/L ,血红蛋白 153 g/L ,血小板 262 X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27.1 % ,单核细胞百分比 4.3 % ,中性细胞百分比 62.9 % 。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 3.91 ng/mL ,癌胚抗原(CEA) 5.44 ng/mL ,糖类抗原(CA125) 10.57 U/mL ,糖类抗原(CA199) 8.40 U/mL。肝肾功能,凝血未见异常。 我院肠镜(15-7654):乙状结肠:距肛门25cm见一广基息肉约1.cm用EMR摘除;直肠/肛门:距肛门6cm见一扁平息肉约0.6cm用APC摘除。诊断:结肠/直肠息肉摘除术。病理(2015-37881):(乙状结肠):管状腺癌。(直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上腹部CT:上腹部增强CT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必要时随访。

诊断 处理

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癌,结肠多发息肉摘除术后。 治疗:因患者术前在我院消化内科行结肠多发息肉摘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乙结肠癌,诊断明确,故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全麻行下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反折处,未见腹水未见浆膜侵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未输血,标本及淋巴结送病理,病人安返。术后予对症治疗,恢复佳。术后病理: 乙结肠 标本类型:部分结肠切除标本 肿瘤部位:切除肠管全长 15CM,肿瘤位于:乙状结肠, 距一侧切缘 4.5CM 距另一侧切缘 9.5CM,直径1.5cm 大体类型:息肉状,肿瘤环绕肠壁:1/4周 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II级(详见病理号2015-37811) 浸润深度达:粘膜下层 淋巴管内癌浸润:(-),血管内癌浸润:(-),神经周围癌浸润:(-) 切缘:上下切缘均未见癌浸润 区域淋巴结: 以下均未见癌转移:肠系膜根部LN 0/4枚,肿块旁LN 0/7枚,肠系膜LN 0/3枚。 淋巴结免疫反应状态:SH(+),PH(+),GH(+) 癌周间质反应: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反应(+) 非肿瘤区病变: 粘膜慢性炎症“肿块(管状腺癌II级,2015-37811)已切除”乙结肠切除标本:乙结肠,管状腺癌II级(2015-37811),肿瘤侵及粘膜下层,瘤床未见肿瘤残留。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T1N0M0),为早期肠癌。

随访 讨论

随访:患者自述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一般情况良好。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腹软,无明显肌紧张,无压痛、反跳痛。 讨论:此患者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癌(T1N0M0,I期,无高危因素)。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手术治疗的原则:尽量根治,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本患者是肠镜病理发现的早期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分期算早期,按NCCN指南不需要化疗,只能说次患者比较幸运,而大部分的患者因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够重视,往往就诊时已属晚期。提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像这个患者的情况,术后到底要不要辅助化疗呢?大家有什么自己的临床经验与想法?

发布于 15-12-19 19:18

3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