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

李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主诉 病史

患者男,65岁。 主诉:躯干四肢红斑水疱伴口腔及口唇、眼结膜糜烂、疼痛2周 病史:患者半年前诊断为口腔癌,外院常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躯干四肢红斑水疱,尼氏症阳性。

查体 辅查

查体:躯干四肢散在红斑水疱,部分糜烂,口腔及口唇、眼结膜黏膜糜烂渗液。 辅查:尼氏症阳性。病理活检提示jiceng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

诊断 处理

诊断:副肿瘤性天疱疮 处理:给予静滴甲强龙、复方甘草酸苷,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随访 讨论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与肿瘤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stleman病、胸腺瘤、支气管鳞状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等。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体液免疫应答有关,临床表现呈多器官性,常见症状为难治性口腔炎,口腔及口唇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患者可有多处较重的粘膜损害,可累及支气管、食管、肠道和外阴等粘膜。另一突出表现为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皮损广泛,呈多形性,常见为融合性红斑,伴水疱、糜烂和结痂,也可有丘疹鳞屑性损害及多形红斑的靶形损害。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的治疗和对自身免疫反应的治疗。

发布于 15-10-31 23:00

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