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肘关节多发骨折

王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 骨伤

主诉 病史

主 诉:摔伤致右肘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5小时余。现病史:5小时前,患者不慎摔倒,右侧着地,当即感右肘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当时无昏迷,无恶心、呕吐。被家人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行X线检查,结果示:1、右肱骨内上髁骨折;2、右尺骨鹰嘴骨折,以“1、右肱骨内上髁骨折;2、右尺骨鹰嘴骨折”为诊断收治我科。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无恶寒发热,饮食、大小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 辅查

望: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微黄,营养良好,体型中等,舌红,苔薄黄;闻:语声重浊,呼吸均匀,未闻及特殊气味;切:脉弦紧。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右肘部肿胀、轻度畸形,局部张力不高,右肘部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未见明显皮下瘀斑,局部皮肤黏膜完整,无破溃。右肘部疼痛,压痛明显,纵向叩击痛(+),局部可触及骨折断端。右肘关节活动受限,右腕关节及右手指活动可,右上肢末梢血循环可,皮肤感觉可。X线检查:右肱骨内上髁骨折、右尺骨鹰嘴骨折:右肱骨内上髁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远折端向尺侧、向远端移位,右尺骨鹰嘴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略移位。

诊断 处理

中医诊断:1、右肱骨内上髁骨折(气滞血瘀)2、右尺骨鹰嘴骨折(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右肱骨内上髁骨折,2、右尺骨鹰嘴骨折。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该病因暴力作用,致骨断筋伤,而致气滞血瘀,经络受损,瘀阻经络,证属气滞血瘀。舌质淡,苔薄白为病邪尚未入里,脉弦,主瘀,主痛,亦为“气滞血瘀”之征象。中医鉴别诊断: 本病可以与筋伤相鉴别,二者一般都具有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等症状,前者骨断筋离,失去正常支架作用,X线检查可见骨折征象;后者无骨擦感及异常活动,X线检查无骨折征象,可以明确鉴别。 诊疗计划: 1、骨科二级护理; 2、疼痛分级护理常规; 3、完善各项常规检查:三大常规、凝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了解全身一般情况; 4、择期行右肱骨内上髁骨折、右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5、中医辨证论治:根据骨伤科三期辨证理论,早期因瘀血停滞影响骨痂生长,故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应用活血祛瘀汤;中后期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应用愈骨胶囊等药物应用。现患者属于骨折早期,可运用活血祛瘀汤。 6、中医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生冷,畅情志。

随访 讨论

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在位且牢靠。根据骨伤科三期辨证理论,早期因瘀血停滞影响骨痂生长,故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应用桃红四物汤。术后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治以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应用愈骨胶囊等药物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嘱患者院外避免外伤,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重物;院外继续右上肢石膏托外固定;出院后1周,返院,指导右肘关节功能锻炼;首次复查时间:出院后4周,不适随诊;中医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生冷、畅情志。本病例中医药应用结合手术复位,早期将骨折复位,中医药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中医药中后期应用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术后恢复,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疗效。

发布于 15-10-30 19:43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