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诉:右足高弓内翻畸形并间断疼痛6年余,加重1月余。现病史:患者从小即发现右足高弓畸形,并内翻畸形30余年,右足出现疼痛6年余,曾行膏药治疗,效差,近1个多月症状加重,行走困难,活动严重受限。今来我院求治,门诊经查以“右足高弓内翻足伴距骨坏死”为诊断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无恶寒发热,饮食、大小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望: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微黄,营养良好,体型中等,舌红,苔薄黄;闻:语声重浊,呼吸均匀,未闻及特殊气味;切:脉弦紧。步入病房,跛行步态。站立时右足高足、仰趾及后跟内翻,下蹲时双足无法并拢,无明显红肿、压痛。右足外翻肌力与内收肌力可,右足背伸及屈曲活动可,跟腱反射存在,巴氏征(-),右足皮肤感觉无明显异常,末梢血运可。X线及CT提示:右踝关节面下可见囊状骨质密度减低影,边缘硬化,关节间隙不均匀。
中医诊断:1、右足畸形(正虚邪实、肝肾亏虚),2、眩晕。西医诊断:1、右侧高弓内翻足伴距骨坏死,2、高血压病。 由于先天不足,筋骨发育异常,日久致畸形加重,行走困难,气滞血瘀,经络阻塞,积瘀成痈循经脉流注入骨;或正气内虚,毒邪侵袭,正不胜邪,经络不通。舌红苔白,证属正虚邪实、肝肾亏虚。本病可以与筋伤相鉴别,二者一般都具有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等症状,前者筋骨发育异常,失去正常支架作用,X线检查可见畸形征象;后者无骨擦感及异常活动,X线检查无骨折征象,可以明确鉴别。根据骨痹三期辨证理论,早期正气充实,应综合各种治疗骨痹疗法,应以攻为主,攻中兼补,同时行手术治疗,提高治愈率。中期,正盛邪实,则应攻补兼施,或以补为主,晚期,多属正虚邪实,故应先补后攻,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应攻补兼施,或以补为主。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可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对症治疗,方药如下: 独活10g 桑寄生15g 杜仲12g 牛膝12g 秦艽10g 茯苓20g 川穹6g 甘草6g 当归12g 熟地黄12g 赤芍12g 三棱6g 狗脊10g 莪术6g 3付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入院后择期行“右足跟腱延长、跖筋膜松解、腓骨长肌腱代腓骨短肌腱、踇长伸肌止点悬吊、跟骨截骨矫形、第一跖骨延长、踇趾趾间关节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预防感染、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及指导功能锻炼。中医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生冷,畅情志。
术后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在位,且固定牢靠。根据骨痹三期辨证理论,早期正气充实,应综合各种治疗骨痹疗法,应以攻为主,攻中兼补,同时行手术治疗,提高治愈率。中期,正盛邪实,则应攻补兼施,或以补为主,晚期,多属正虚邪实,故应先补后攻,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应攻补兼施,或以补为主。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可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对症治疗。出院后嘱患者禁止患肢负重,继续石膏托固定;继续活中药治疗,术后2月复查;不适随诊。本病例中医药应用结合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恢复患肢功能,加快术后恢复,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