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肝区不适5年。 患者男,40岁,已婚 病史:2003年诊断“乙肝肝硬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中,监测HBVDNA阴性 2013年7月发现肝内占位,予以TAE治疗,术中造影明确“原发性肝癌” 2013年9月10日在我院行肝占位活检及射频消融治疗
面色晦暗,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及蜘蛛痣阳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腹壁见浅静脉显露,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化验 血常规: WBC 3.0×109/L ;PLT 47×109/L 肝 功: ALT44U/L;Alb 34.6g/L;TBil 31.5umol/L 凝血机制:PT 15.0s 肿瘤标志物:AFP 3.92ng/ml 行CEUS检查及CECT检查
术前诊断 1、原发性肝癌 BCLC-A期 2、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活动性(C-P B级;7分) 3、门静脉高压症 消融方案 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 1、精准消融,损伤控制。保证足够消融范围同时尽量保留正常肝组织 2、出血可控,几乎无出血风险 3、保留了腹壁曲张静脉,也就保留了已经自发形成的门腔静脉分流道,降低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4、腹腔镜下隔离肝左叶、胃和膈肌,避免胃和膈肌热损伤
术后随访 化验(术后7天) 血常规: WBC 2.8×109/L ;PLT 35×109/L 肝 功: ALT 41U/L;Alb 28.2g/L;TBil 37.4umol/L 凝血机制:PT 15.5s 肿瘤标志物:AFP 3.32ng/ml 术后病理:肝细胞癌 术后随访 术后5个月CECT 患者目前无瘤生存23个月 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是射频与腹腔镜两项微创技术相结合的治疗肝癌手段,在射频技术开展之初即被迅速应用于临床 LRFA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准确、对机体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LRFA较常规经皮射频治疗增加了全身麻醉、腹腔镜和腹腔镜下超声探查相关设备需求,增加治疗费用,但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技术优势:1、利用腹腔镜、腹腔镜超声检出肝外转移灶及肝内更多的结节 2、将肝脏充分暴露并分离,减少腹腔其他脏器热损伤,对治疗临近肝表面、肠管、胆囊及膈肌的特殊部位肿瘤有利 3、可以直视操控RFA过程,并一次消融多个结节